日本仍是中國人旅遊首選 日人復常後擔心「旅遊公害」

0:00 / 0:00

中國政府一方面使出「戰狼外交」,禁止全日本水產出口到中國,以反擊日本排出廢核水;另一方面,8月開始解禁國民到日本團體遊,中國旅客首選地仍是日本。日本目前已回復疫情前70%旅遊人次,其他國家的旅客人數亦正上升。在「沒有中國旅客」的日子,日本政府檢討過份依賴中國客「爆買」對日本國內造成的影響。有日本記者向本台預測,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未必再出現「爆買」情況。

在失去外國旅客支持下,疫情下多間飲食店結業。(張仕仁攝)
在失去外國旅客支持下,疫情下多間飲食店結業。(張仕仁攝)

港府跟隨北京「戰狼」路線,禁進口10都縣海產,對港人赴日旅遊影響有多大呢?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接受《港台》訪問時指出,核廢水的爭議只會持續數月,據他觀察,周三(23日)單日報團人數跌了兩成,預計兩、三星期後會回復正常。

禤國全:相信「陣痛」不會太長期。來報名的客人,水不止在日本,水會流,魚會游,也不能怕太多,旅遊照去。

至於中國,當局於本月10日「解禁」日本旅遊團,開放日本、美國、韓國等78個國家的旅行團。據 《日經新聞》引述全球旅遊網站Trip.com表示,自解禁消息公布後的一個星期,十.一長假中國人組團到外地旅遊預訂增長,是7月的4.5倍,其中日本與韓國最受歡迎。而中國旅遊網站攜程網上出境跟團遊搜索量,日本排在榜首。

隨開放旅客來日,日本飲食業如壽司店的生意漸漸復蘇。(張仕仁攝)
隨開放旅客來日,日本飲食業如壽司店的生意漸漸復蘇。(張仕仁攝)

國內關注「旅遊公害」

疫情前,2019年訪日的中國旅客達959萬人次,消費達1.7萬億日圓,消費額佔總額36%,是日本旅遊業第一大客戶。正因為日本旅遊業過份依賴中國遊客「爆買」收益,疫情期間不少景點的藥房與酒店相繼倒閉。

據日本觀光局數據,今年首半年赴日的總旅客人數已達2019年全年近七成。韓國、台灣、美國遊客都有增長,漸漸填補中國客「缺席」下帶來的損失。

當中國宣布「解禁」日本旅行團之後,日媒一再警剔過去「過度旅遊 (Overtourism)」的情況,即不要過份集中在同一地方、時間消費,以致造成環境破壞。事實上,一些景區如神奈縣鎌倉,旅客過度集中,已對民生造成影響。有傳媒 報道井上雄彥名作《SLAM DUNK》以江之電鎌倉高校站為背景,因此經常吸引約100名遊客擠至路軌打卡。報道又指據當地人觀察,拍照者以華人為主。中國旅客殺到,令居民與鐵路職員十分憂心。

日本記者:中國旅客照來可也

在旅行界人手緊絀的情況下,日媒預料中國旅行團的來臨,將提高當地旅館、溫泉的價格,影響日本國內消費意欲。不願意透露姓名、曾在中國採訪的日本報章記者原田先生指,目前中國只開放團體旅行,團體客將刺激地方經濟,但長遠的收益和影響也是未知之數,因中國經濟差,未必能夠出現以前「爆買」的情況。

原田:他們(中國政府)的做法有矛盾,一方面開放旅行,但是另一方面禁止輸入食品海產,做法很奇怪。一般的中國人,不管日本有這個(廢核水),但來中國,我看是沒有問題的。

岸田內閣目標 2025 年全面回復

今年3月岸田文雄內閣宣布「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目標於2025年回復至2019年3188萬旅客人次,外國遊客消費達5萬億日圓。 觀光廳長官高橋一郎預計,10月1日是中國國慶長假,估計10月之後會回復2019年的旅客數量,但他表明對「觀光公害」感到憂慮,希望十.一長假不會造成交通擠塞。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