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台灣」掛牌立陶宛 北京警告「自食其果」 美6億信貸下周到位

0:00 / 0:00

歐洲首個以「台灣」為名的駐外代表處,本周四(18日)正式在立陶宛掛牌運作,事件引起中國震怒,各相關部委及官媒一致提出嚴詞譴責。不過,歐洲議會內支持台灣的聲浪不跌反升,美國並將與立陶宛簽訂一項達6億美元的進出口信貸協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五(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稱,立陶宛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製造「一中一台」,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趙立堅說:「至於中方將採取何種必要措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立方咎由自取,必將自食其果」。

同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陸方對民進黨當局的各種謀「獨」行徑堅決反對,將採取堅決打擊。

官媒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立陶宛「不聽規勸我行我素,是與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不去……如果立陶宛以為可以把台灣當作一張牌,以此為個別人、個別勢力謀取私利,那是完全打錯了算盤。」

《人民日報》同樣以咄咄逼人的口吻指責立陶宛的「惡劣行徑」。文章表示,立陶宛政府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以為可以吸引一些眼球,並借此撈取一些政治資本,對此,中國政府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立陶宛負責。

在台灣,外交部周四(18日)宣布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首任駐立陶宛代表由現任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周四在推特上表示,駐立代表處的成立意味著台灣與民主夥伴的合作邁出重要一步,未來雙方將變得更加緊密。

中國與立陶宛互為邦交國,此前從未有中國的邦交國准以「台灣」名義在境內開設代表機構。在此之前,台灣僅僅是在非洲索馬利蘭共和國擁有以「台灣」為名設立的代表機構。

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EPP)發文,呼籲歐盟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多名歐洲議會的議員發聲,強調不能讓中國干涉歐洲內政,讚揚立陶宛的風骨,及呼籲其他歐盟國家仿效。有評論說,這次是台灣成功「打入」歐洲。

今年7月,台灣外長吳釗燮透露,將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北京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採取了連串政治、經濟制裁。面對中國以商逼政,美國方面則向立陶宛伸出援手。

周五(19日),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對 路透社表示,將於下周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立陶宛外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認為,與民主國家的經貿合作會更穩定和持久,因這種合作模式基於法治基礎,更符合立陶宛的利益。

記者:畢子默 責編:何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