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二(20日)發生罕見洪災,官方周三(21日)稱事件釀25人死亡。對於此次災情,中國官媒將重點放在當局救災成果,甚少提到洪災的具體情況,更有電視台在洪災期間播放抗日劇和紅歌。面對當局報喜不報憂,不少被困民眾拍下災情片段,上載到社交媒體請求救援,也有網民整理被困人士的名單、呼籲網民捐出物資、又刊出「暴雨自救指南」。
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說:在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前,我提議全體起立,向在災情中不幸遇難的人默哀。
不過,對於鄭州水災的真實慘況,民眾要在社交媒體上才能看到。媒體上唯有一片強調當局「搶險救援,各方全力以赴」的報道。
評論:「喪事喜辦」是為了鞏固政權穩定
江蘇時事評論人士凌真寳認為,不少官方媒體把這次災情的重點,放在救援人員身上,正如當局一貫「喪事喜辦」的做法,最終是為了鞏固政權穩定。
凌真寳說:為了政權的穩固,許多真實、負面的新聞是不容許被報道出來的,一貫的喪事喜辦,最後為黨歌功頌德。
中國災民缺乏自救意識只懂等待救援
面對當局報喜不報憂,為了自救,不少被困民眾拍下災情片段,上載到社交媒體請求救援:「我們現在在鄭州市地鐵5號線,剛剛我們經歷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驚心動魄的時刻,因為剛剛的水位大概是在這個位置(地鐵玻璃約一半),現在水位終於下降了。我們在車裡就可以等(救援)。」在微博,有網民更建立名為「河南暴雨互助」的專頁,讓網民在此交換信息,包括發布被困人士的名單、呼籲捐出物資、列出「暴雨自救指南」等。
不過時事評論員王先生對本台說,自己看過一段短片,當時水位仍在地鐵外面,尚未到地鐵玻璃位置,但卻沒人打爛玻璃自救,最終水位淹過地鐵玻璃的四分之三。他認為民眾心中始終希望等待當局救援,又說當局越不肯説災情,代表災情越嚴重。
王先生說:甚麼「親自指揮」,派多少人救災,這都是為了騙「韭菜」。我看到地鐵裡那些人拍的視頻,我覺得很奇怪,他們内心永遠想著讓別人來救他,有的還説打電話報警,他們就沒有自救意識,源於是甚麼?源於他們過於相信這個政府和國家。
民眾被困地鐵消息 時隔兩小時官媒才有所反應
記者翻查資料,有官媒早在周二下午5點多發布消息,稱鄭州暴雨導致列車延遲到站或停運,其後晚上9點左右,表示已出動千多名應急民兵「抗洪搶險」;至於有民眾被困鄭州地鐵5號線的消息,晚上8點開始在民間傳出,相隔2個小時,約晚上10點多開始,才有官媒引述網絡片段報道,並表示被困乘客已全部救出,「無生命危險」。但民眾上載到社交媒體的短片看到,地鐵站內有多名乘客已奄奄一息,情況相當混亂。直到周三凌晨4點,有官媒公布暴雨釀成12人死亡。
鄭州洪災第二天,官方宣布災難釀成25人死亡、7人失聯,但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周三的頭條報道,没有提到鄭州暴雨災情,要在報章的第7版,才看到標題寫著「河南遭遇強降水,多地多部門採取應對措施」的相關報道,指當局派出1000多名官兵連夜救災,亦提到受強降雨影響,鄭州市交通受到重要影響。不過,暴雨釀成多少死傷、目前尚餘多少人被困,文中一概沒有提到,只説「已轉移避險約10萬人」。
中國不少由官方控制的媒體就像《人民日報》一樣,報道鄭州暴雨時,重點圍繞著:當局救援成果,或是企業捐款的消息。有網民批評,「到現在為止,我沒有看到任何一段由機構媒體拍攝的鄭州暴雨視頻,也沒有看到電視台記者哪怕是作秀的直播。」亦有網民更發現,當鄭州發生暴雨災情的時候,河南衛視竟還在播放抗日劇,又説「神劇播完了,現在唱紅歌」,直到周三凌晨12點10分,電視台才改直播災情。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二頭條為「歐洲洪災肆虐 引發深度反思」,被網民嘲諷「國内水災不見報道,對歐洲洪災卻發深度反思」。《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回覆表示,「對河南大水的抗擊和對我們自己問題的反思,不妨礙對德吹英吹美吹的鄙視」,強調「不掩飾、不粉飾,贊同中國社會正視自己的每一個問題。」
記者:鄭日堯、喬龍 責編:陳潤南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