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狼言論馳名的中共前外交官高志凱接受澳媒訪問時為彭帥事件洗地,稱「彭帥又高又壯不可能遭受性侵」。評論批高志凱毫無人性,背離常識顛倒黑白,又指中共前官員退位後仍透過學者研究員等身份,繼續為中共大外宣和對外滲透發揮餘熱。
曾擔任鄧小平翻譯的中國前外交官高志凱 (Victor Gao)日前在接受澳媒訪談時,公開為中國前國家副總理張高麗懷疑性侵彭帥事件洗地,稱「彭帥又高又壯,不可能被性侵」。片段播出後引發輿論嘩然。
法國時評人王龍蒙在接受本台採訪時,怒批高志凱為了洗地,顛倒黑白,不吝把施暴者描述成一個受害者。他認為,中共這些種低劣的洗地術會令文明世界感到厭惡;這些「戰狼式言論」正把文明世界推向中國的對立面。
王龍蒙說:作為前外交官,現中共大外宣人員,高志凱「戰狼外交」附體,這番話的效果應該和他直接說「彭帥又高又壯,性侵了張高麗」差不多,讓人覺得無知、無恥。一個自稱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的人,竟然不懂性侵的概念,彭帥曾經控訴的細節中,包括門前有警衛等,張高麗利用權力做違背彭帥意志的事情就是性侵,中共這種洗白方式,只會讓文明社會認識到中共政權的野蠻,從而遠離甚至反制它。

據公開的簡歷,高志凱目前任中國「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此外,他還擔任總部在中國、歐美、澳大利亞等國家十餘個組織的高層。近年以發表「戰狼言論」而知名。
2021年4月,高志凱在BBC《新聞之夜》(Newsnight)中指責香港民主派人士羅冠聰是「《國安法》下的逃犯」。羅冠聰斥其為中共代言人,試圖混淆事實,散播虛假信息。
去年11月,他威脅西方民主國家不要踏足南海爭議領區,警告澳大利亞如果試圖在此問題上支持美國,將面臨「世界末日」;高志凱還稱,作為「中國偉大復興」計劃的一部分,習近平計劃在2027年之前接管台灣,如有必要,將動用武力。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前政治領事陳用林就高志凱的採訪接受本台訪問。他直斥高志凱等中共官員常常發表反人類常識的無恥話語,但這些話只能起到向中共表忠的作用,並不能達到洗地效果。
陳用林說:這是常識,被強奸和「又高又大」沒有關係。所謂的中共的「精英」和正常人的思維邏輯是不一樣的,它說的話一聽就沒有人性,往往是起到一個反效果,我不認為它這個話會達到洗地的目的,它無非就是表明立場「我們是挺共產黨的」。
陳用林也指,很多中共前外交人員或退任大使等進入類似高志凱任職的「全球化智庫」一類所謂智庫,在海外充當大外宣或進行滲透工作。
陳用林說:「全球化智庫」這種東西就是為共產黨發揮餘熱,這些前政要、前官員依然代表的是共產黨,他們不管以甚麼身份、假面目出現,展開所謂的民間外交、非政府外交,它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對全球、特別是民主國家施加影響,搞大外宣,擴大中國共產黨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澳大利亞著名電視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片段顯示,高志凱接受主持人史坦福特(Tom Steinfort)訪問,在談及彭帥事件時,高志凱稱,「鑒於彭帥頭腦成熟和身體狀況,她可以照顧好自己,在任何中國男性和其他人面前捍衛自己」。
史坦福特追問:「你是認為彭帥是一名健美且強壯的專業運動員,因此她不太可能遭到性侵犯嗎」?
高志凱再甩出驚人言論:「以身體素質來看,她(彭帥)相當強壯,她是一個很高的人,她有175公分高,比我還高,以我的身高為參照,嘗試佔彭帥便宜,想甚麼呢,你是沉浸在幻想中吧?」
高志凱還辯解道:「網上報道的這件事不是發生在一周或者一年前,是幾年前發生的。在這段時間裡,她是一個自由的人,沒有跡像表明她受到騷擾或受到威脅。
主持人回擊道:這正是性虐待的本質,受害者通常要花費數年才能積聚力量及鼓足勇氣,並最終說出事實。
高志凱又辯解稱:如果我說的是未成年人或是談論一個定性為性侵的人,我沒有意見,但是這不適用於彭帥。
2021年11月2日,彭帥在微博上指控遭中國國家前副總理張高麗性侵,並在其後被迫保持長達數年的不倫關係。事件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擔憂。儘管彭帥在國際關切中露面並否認性侵指控,以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後與其通話並稱在上周一(7日)與彭帥共進晚餐,但在法媒《隊報》(L’Equipe)發布的一張採訪照片中,現場一面鏡中反照到兩名看守人員,因此外界質疑彭帥目前依然沒有任何自由,其發言也非真實意思表達。
記者:吳亦桐 責編:畢子默
For Communist Party loyalist Victor Gao, there is no reason for any of us to worry about Peng Shuai. He refuses to believe an athlete like herself could be sexually assaulted and his reasons are controversial to say the least. Watch #60Mins on @9Now: https://t.co/ANZj1O72vI pic.twitter.com/hSMLsxycdN
— 60 Minutes Australia (@60Mins) February 1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