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中美破冰的「乒乓外交」時逢50周年,中國官方高調紀念。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上周六(10日)在上海出席紀念「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動的開幕禮上視像發言,提到50年後的今日,中美對峙之際,「雙方更應繼承和發揚乒乓外交所承載的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精神」。中國官媒新華社與《央視》亦發文紀念,讚揚中美當年有外交智慧,如今中美也應該繼續「破冰」。不過,美國有學者認為美中如今面對的局面,並不如50年前有回暖空間,兩國關係仍然面對重重難關。(陳駿豪 報道)
新華網官方微博寫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決策推動中美『乒乓外交』,以小小銀球為媒,打開中美人民友誼的大門,開啟中美關係『破冰』進程。」《央視》則登出當年中國乒乓球手莊則棟與美國代表科恩的合照。中國官媒吹奏中美「暖風」。
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隊原本於日本名古屋參與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應中國乒乓球代表團邀請,到中國訪問,是自1949年中華民國蔣介石政權失卻大陸,遷往台灣後,22年後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來往,當時有所謂「小球推動大球」的說法,兩國關係由運動延至外交層面。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加拿大和哥倫比亞等國代表團,兩國運動員遊長城,參觀清華大學。
隨之而來的是中美外交上連串「破冰」舉動,周恩來在美國乒乓代表團訪華期間,通過巴基斯坦向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發出訪華邀請。1971年7月,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為1972年尼克遜訪華,與時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會面鋪路,其後促成兩國發表《上海公報》,為兩國外交正常化。1971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蔣介石批為「漢賊不兩立」,中共加入,中華民國退出。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引述當地智庫亞洲協會中美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分析,目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總統拜登施壓,要求拜登遏制中國經濟和軍事上擴張,前總統特朗普證明與中國外交上採「交往政策」是失敗,拜登亦難以重回舊路。
另外中國國力與1971年相比,分別極大。如今中國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升了超過80倍,中共軍隊迅速現代化,這是毛澤東年代難以比擬的。夏偉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因而有了所謂「底氣」。他認為「習近平相當頑固,他未必要恪嚇西方國家,但也說明了不用妥協和與西方國家交好。」夏偉認為,乒乓外交50年後還可以有多少作用,能以估計,「問題棘手,畢竟中國強大了,不論是有自信或是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