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人計劃」改秘密實施 免觸及美國「神經」

0:00 / 0:00

為避免引起美國的警惕,以及保護被引進海外學者的安全,中國官方近日要求,對海外青年千人計劃引進對象採取保密措施。據本台記者探究顯示,因對專制政權缺乏基本認知,很多海外華人學者無力抗拒中國的利誘。(黃小山 / 文宇晴 報道)

據周五(5日)流出的一份「千人計劃青年專案評審工作小組」的內部通知顯示,要求聯絡國外參與競爭聘用的青年千人計劃學者時,不得使用郵件,只能是電話或傳真通知他們到中國參加面試。

而為了避免洩露他們屬於千人計劃的選拔對象,官方要求各機構在聯絡有關海外學者時,不能提及「千人計劃」,並且不能直接說是到中國參加答辯,而是要以參加學術會議、論壇等的名義,通知他們到中國。而該通知所附電話以及郵箱,經確認是「千人計劃」專項辦公室所使用的電話及郵箱。但該辦公室的多部電話都一直無人接聽,本台記者沒能聯繫上專案辦作出評論。

本台記者聯絡到一位在美國從事生物科技研究的青年學者林小姐,她證實中國官方確實有該計劃存在,並透露「千人計劃」分「國家千人計劃」和「青年千人計劃」兩種;前者是為了從國外引進具有較高成就的科學家,而後者主要引進具有較大潛力的年輕科學家。

林小姐指,為了引進這些人才,中國各地的大學或研究機構開出很高的待遇。比如,南方如廣東或廈門的一些大學,給入選「青年千人計劃」的年輕學者年薪50萬之外,並加數百萬研究啟動資金的待遇。因此,據她所知,很多在海外的中國學者,現在都投抱這個豐厚的待遇。

林小姐說:國家千人,一般都是那種很厲害的、大的教授。青年千人一般在這邊做Postdoctoral,發一個比較好的文章,第一輪評審完了然後決定你是否進入面試。進了第二輪,就有一個專門的面試小組對他們進行面試。過了的話,回國直接是青年千人、直接是教授、直接是博導。普通教授待遇大約(年薪)二十幾萬?青年千人的話,像廣東那邊的很多大學都是50萬以上,國家配備300萬還是500萬的那種就是研究基金。

對官方要求秘密通知,林小姐認為是因為目前美國的政策有變。在美國研究機構工作的華人學者,與中國方面進行合作變得敏感。但她不認為將技術帶回中國有錯。

林小姐說:因為跟中國合作嘛,他們會說你會把這邊的一些研究給洩露到了中國。我覺得啊,科研是無國界的,就是帶到了中國又怎樣呢?目前我周圍有一部分人想留在美國吧,也有人想回中國。你如果在這邊有一些成果的話,回國你可能就有一個不錯的職位。我只想在這邊先好好做,先把自己手頭上的課題、或者是東西做出一些成果來,然後,以後的事情我覺得就水到渠成了吧。

旅居美國的藝術研究院前學者吳祚來表示,千人計劃最初是李源潮任中組部長時實施的海外高端人才引進計劃,中國方面以超高的待遇從歐美挖科技人才,但隨著中美矛盾激化,事件變得敏感。

吳祚來說:本來李源潮當年搞的時候,美國也沒有當一回事,現在到了一種敵我矛盾的時候,你在美國挖人才就性質不同了。另外這些人才回去之後,確實也是受到了超級的待遇,這完全是個戰略性的。中國她一直做殺雞取卵的事,對這個東西,定居在美國的華人應該有一種警覺。一個方面就是對自己這個族群裡面的一些不講普世價值、只講利益的敗類要譴責;另外,對那些種族主義者,對那些排華的東西,應該也保持一定的警覺。

中國為引進海外高端人才,2008年底實施「千人計劃」,全面引進國家重點產業科技研發領軍人才、重點領域的創新團隊、創業人才及各類高層次管理人才。但被外界批評為盜取外國先進技術和商業秘密,引發各國的疑慮。近日有消息指,聯邦調查局調查千人計劃名單,美國一些研究機構開始解聘入選千人計劃的華人學者,但這說法未獲官方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