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於美國空軍的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周一(24日)公布了一份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 研究報告,盤點了中國火箭軍的發展歷程,就連其所有基地坐標、人員位置、後勤、指揮全被公開,引發中外強烈關注。有評論直指:「中共軍方這樣的水平怎麼武統台灣?」
這份報告長達255頁,上至司令部下至炊事班都詳細披露。報告的 摘要指出,解放軍火箭軍(PLARF)在2016年以前被稱為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負責解放軍的陸基核導彈和常規彈道導彈。而第二炮兵部隊(二炮)則正式成立於1966年,負責指揮中國少量的陸基區域核導彈庫存。這些第一代導彈基本上被歸類為「不成熟」,射程和能力有限。

然而,報告認為,火箭軍或二炮在規模和能力上穩步和逐步增長,從1960年代和1970年代開發越來越長程的系統開始,到1980年代初引進東風五型(DF-5)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打擊美國本土。
報告又指,在另外兩個方面,20世紀80年代是解放軍空軍的開創性十年:首先,通過開發東風21型(DF-21)導彈,解放軍擁有第一個公路移動彈道導彈系統;其次,通過決定將常規導彈和核導彈投入戰場,導致在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東風11型(DF-11)和東風15型(DF-15)短程彈道導彈。報道強調,平台的穩定多樣化提高了解放軍空軍的作戰能力。
該報告又指出,與之相匹配的是中共二炮的規模亦同樣穩定增長。1980年至2000年期間,中共二炮新成立了四個旅,其中三個旅都裝備了最新的武器系統。這種擴張在2000年代加快了步伐: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了多達11個新的旅,配備了越來越多的武器,包括其第一個地面發射的長劍十型(CJ-10)巡航導彈,以及東風31型(DF-31),二炮首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
報告亦指出,在2010年至2020年期間,中共火箭軍增長的步伐繼續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201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期間增加了13個新的旅,以及更重要的武器系統,如東風21D型(DF-21D)反艦彈道導彈,射程更遠、能力更強的東風41型(DF-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雙核常規的東風26型(DF-26)紅外彈道導彈,以及東風17型(DF-17)高超音速滑翔車(HGV)。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從2017年到2019年底,中共火箭軍至少增加了十個新的導彈旅。這種前所未有的擴張,從29個旅到39個旅,意味著在短短三年內規模增加了33%以上。
隨後,2021年,中共火箭軍的井基洲際彈道導彈部隊也明顯大規模擴張。因此,中共火箭軍已經從一支由短程和脆弱的彈道導彈組成的小型、不成熟的部隊演變成一支日益龐大和現代化的部隊,擁有廣泛的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平台。
雖然該報告揭開了中國彈道導彈部隊的神秘面紗,但在許多方面,它仍然十分神秘,而解放軍的訊息審查程度也是異常之高。報告團隊強調,他們是試圖利用各種主要的中文資料,匯編盡可能多的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和機構的檔案,包括每個部隊的歷史、任務、位置、領導層、裝備和部隊結構等方面的訊息。美國空軍大學團隊希望,該報告所包含的訊息能夠填補學術界的一個重要空白,成為解放軍研究界的寶貴資源,並幫助促進進一步的研究和對解放軍部隊的進一步了解。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