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洩密文件:倘開戰中國擬劫持敵方衛星 阻發送數據與監視

英國「金融時報」周五(21日) 報道,根據外洩的美國情報,中國正在打造精密的網絡武器,以便在戰爭爆發時「控制」敵方衛星,讓這些衛星無法用於發送數據訊號或執行監視任務。據指出,中國的網絡攻擊較俄羅斯在俄烏戰爭前的網攻更加狡滑,目標是藉由模仿敵方衛星收到的訊號來騙過操作者,而讓衛星完全被接管或在戰鬥關鍵時刻失去作用。

報道指出,根據美方評估,中國之所以發展能夠「阻止、利用或劫持」敵方衛星的能力,是為了達成能夠「掌控資訊」這個目標的核心部分。北京認為,掌控資訊是關鍵的「作戰領域」。

這份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戳記的文件是在今年發布,屬於近期21歲美國空軍國民兵泰謝拉(Jack Teixeira)外洩的高度機密文件之一。《金融時報》已檢視過這份文件。

上述中國發展的網絡武器能力,遠超過俄羅斯至今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用過的任何技術。俄國電戰團隊採用的是蠻力攻擊(brute-force attack),但效果不大。

俄軍這套攻擊最初在1980年代開發,運用在烏克蘭戰場時,是以Tirada-2這類干擾系統,在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低軌衛星與地面終端機之間的類似頻道進行廣播,企圖蓋過兩者間的訊號。

中國的網絡攻擊更具野心,目標是藉由模仿敵方衛星收到的訊號來騙過操作者,而讓衛星完全被接管或在戰鬥關鍵時刻失去作用。

這份美國機密文件指出,這種網攻能力,讓中國能夠「奪取衛星的控制權,使衛星無法有效支援通訊、武器,或是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美國從未揭露自身是否具備類似能力。

台灣已經注意到衛星通訊對烏克蘭軍隊的必要性,因此正尋求建立在中國攻擊下還能維持運作的通訊基礎設施。

《金融時報》今年1月報道,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台灣期待吸引海內外資金,打造SpaceX般的企業,以利在戰爭等特殊情況下有台版「星鏈」(Starlink)可使用。數位發展部也已著手進行實驗,在台灣700個地點設置非同步衛星接收器,尋求確保台灣在戰時的頻寬網絡。

俄羅斯去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曾發動一次網絡攻擊,成功使數千個烏克蘭軍用路由器無法使用美國衛星業者Viasat的服務。一名烏克蘭官員當時形容這場攻擊是「災難性的」,這也顯示衛星通訊在戰爭中有多麼重要。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