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女商人被裁定間諜罪成後,香港有媒體披露,美籍華人李凱去年秋天入境大陸時被捕,將面臨間諜罪被起訴,但有關消息官方未有證實。有異見人士猜測,近期接連以間諜罪進行拘捕和判刑,不排除與十九大或中美關係有關。(文宇晴 報道)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現年53歲的美籍華人李凱,去年秋天美國入境中國時,被上海市國家安全局拘捕並接受調查。最近他被轉交至檢察機關,並將以從事間諜罪名起訴。報道引述消息指,李凱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赴美國加州留學,之後加入美國籍,在紐約設立公司,從事軍工產品貿易。他與上海、天津等地多家國防科研機構有着密切的商貿往來。
另一份報刊《am730》報道,上海市國家安全局指李凱涉嫌自2010年以來,受美方機構指使,乘著到中國內地作貿易往來的機會,刺探中國的國防軍工領域,為美方收集相關情報。
本台向美國駐上海領事館查詢,美籍華人李凱是否被扣查的消息,可是接線的工作人員以不清楚為由,拒絕作出回應。
領事館人員說:我們這邊不清楚,我也不接受採訪,幫不了你。
現時仍在服刑的旅美異見人士王炳章,被指為台灣從事間諜及組織恐怖活動,2003年被判無期徒刑。代理案件的律师劉正清指出,他最近沒有接觸過李凱的案件。他又說,過去大陸都有把抓捕的境外間諜定罪,就像當局在顛覆國家政權罪名等一樣,涉及到甚麼具體的犯案事實,只有當局知道,外界都不能了解。
劉正清說:境內境外都是一樣,當局認為你有這個罪就控告你這個罪。可能是這段時間比較多,特別是境外的華人多了一點。
就在報章披露李凱被抓的前一天,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被控1996年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周二被廣西南寧市中院裁定"間諜罪"罪成,判監3年半。她在前年3月被逮捕羈押至今。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三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潘婉芬是要服刑完畢後才驅逐出境,還是在中美關係改善下有其他安排,耿爽表示已多次回應,目前沒有進一步補充。
有消息指,潘婉芬短期內會被逐出中國國境。其代表律師尚寶軍向本台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確切日期。他又說,有關李凱也因間諜罪被起訴的消息,目前也沒有聽說。但他指出,大陸的司法系統在審理間諜罪的案件時,偵察機關通常都是國家安全部轄下部門負責,然而也要經過檢察機關和法院的處理,跟一般刑事案件程序無異。只是因為案件涉及國家機秘,律師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對外透露太多。
尚寶軍說:通常是十年以上,甚至是判死刑。情節輕的可以判3年以上,10年以下。在中國不止是間諜罪,刑事被告人被重罪的頻率也非常高。當然因為間諜罪涉及到國家秘密,當然對律師的限制和要求更多一些,
安徽異見人士沈良慶表示,各國均會安插人員到他國從事數集資料方面的工作,安全機關對間諜問題通常都是早已掌握,不過並不會立即採取行動。他舉例,1989年六四事件前後,就突然抓獲一批台灣和西方國家的特務;或是過去與美國、蘇聯關係緊張時,也會公開抓獲一些美蘇特務。
沈良慶說:警方或是國家根據自身的政治需要,間諜案件通常涉及到國內外政治形勢、國際關係等等的因素考量。這些案件都是早已經掌握的,至於甚麼時候收網取決於政治需要。一般情況下不一定會抓人,目的就是放長線釣大魚,以備不時之需。,也就是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適時打擊。
沈良慶認為,出於政治和其他方面的目的,適時抓捕間諜有某種作用。他覺得近日判刑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或是傳出美籍華人李凱將被以間諜罪起訴,也許是跟十九大或中美關係有關係,但是究竟是否這樣,外界只能猜測,不能確定,因為涉及到間諜罪的案件,一般都不會公開具體的內容。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