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4月修訂《反間諜法》,歐、美各商會近月的調查發現,外資已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界線模糊的《反間諜法》更讓外企無所適從,大量企業撤離。《反間諜法》被質疑惡化營商環境,對外企在華投資造成寒蟬效應,中國國家安全部周三(6日)在微信公眾號發文反駁稱,修訂後的《反間諜法》更加清晰準確、公開透明,「恰恰是中國法治建設進步的體現」。
在題為《反間諜法破壞營商環境的四大謬誤(上)》的文章中,國安部抨擊外界煽風點火,污衊中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渲染在華正常商業活動可能被當作間諜行為。文章引用中國商務部數據指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萬1947間,年增32.1%;中國今年新增貨運航線180條;中歐班列共開行1萬4562列、發送貨物157.9萬個標準箱,按年分別增長6%和9%,上述數據既是外商在中國投資信心的體現,也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最佳證明。
國安部謂世界各國依法維護國家安全,既是通行做法,也是正當之舉,炒作《反間諜法》破壞營商環境、加速經濟脫鉤,純屬「歪理邪說」及「顛倒黑白」。文章稱,中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列舉的7類國家秘密事項並不包括商業秘密,《反間諜法》規定的6類間諜行為更不涉及正常獲取商業訊息,將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混為一談,將商業活動和間諜行為強行掛鉤,是別用有心、混淆視聽。
文章更反指1996年美國推出的《經濟間諜法》,將竊盜商業機密當作間諜犯罪,濫用該法打壓國際競爭對手,近年更羅織罪名、捏造證據,連續炮製數十宗中國經濟間諜案,「如果拿著『美式概念』來生搬硬套中國的《反間諜法》,得到的當然只會是錯誤答案」。
然而,中國今年發生多宗突擊搜查外資公司及拘留員工事件,包括在3月美國企業盡職調查業者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員工被拘留,接著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辦事處被突擊搜查,國際專業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也遭突擊搜查。「中國歐盟商會」(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the European Union)和「中國美國商會」(AmCham)月前發表的報告均指出,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了投資前景,外企對中國的信心已降至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記者:李向陽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