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語「躺平」反映大陸中青年壓抑絕望 一旦爆煲社會危害巨大

0:00 / 0:00

網絡潮語「躺平」近期受到大陸年輕族群熱捧,不但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揚威海外。有律師認為,中國欠缺社會福利保障,「躺平」只是奢望,而且背後隱藏的問題,可能引發社會危機。而針對中國官方壓制「躺平」之風,有社會學者認為,當局要透過輿論引導,將對執政不利因素扼殺在萌芽之中。(馬立克/潘家晴 報道)

「躺平」作為最新網絡流行語,近期火爆大陸。提出「躺平」生活方式的主體是時下大陸的中青年群體,主張「少工作、不買房、不購物、不結婚生子」的生活態度。

對於這種社會現象,上海執業律師楊女士認為,「躺平」實際上不是一種自願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帶著無奈、失敗消極、用自我封閉、自我毀滅的方式對社會的無聲抗議。她指,這種消極負面情緒感染力很強,形成隱形的社會安全隱患。貌似不作為實為怨憤滿滿的「躺平」群體,壓抑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是一個充滿仇恨、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社會破壞力量。

楊女士:現在的年輕人在中國社會有普遍的焦慮感,這個焦慮感來自於各個方面。他們的成本就是他們能夠奔到街上去,所以他們下手也狠,因為他們得不到社會的關愛。當你「躺平」的時候,你相當於就跟這個社會隔絕了聯絡,漠視也是一種能量進來了,你會覺得很冰冷,你要反抗。衝出去危害社會,危害社區,殺狗呀,殺貓呀等極端的事件就會表現出來。

楊女士又指出,在充滿競爭、人口眾多的中國,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大機器的螺絲釘,裡頭沒有「躺平」的容身之地。一個人如若選擇「躺平」逃避,他只能無限地把底線越畫越低。她慨嘆,現實不容許人們按自己的意願安排生活,在中國目前的社會福利狀態下,「躺平」的生活狀態不可能實現。

楊女士:「躺平」想躺下去,你連個地方都沒有。你就算「躺平」到你家裡,你「躺平」的隱形成本,你沒有估算在內。天災人禍先不說,有一個通貨膨脹,我都是付不起的,那只有繼續「躺平」下去。我越躺越要把我的那個「躺平」底線往下拉一層。

對「躺平」的態度現時分裂成兩派,反對的一派是在當今社會中的所謂成功人士。另一派對在社會競爭中失落不滿的人士持理解、贊同甚至支持態度。

而中國政府則對中青年「躺平」持堅決打擊態度。「躺平」成為網絡熱詞後,官方立即發表了立場鮮明的批駁社論,社交網站豆瓣近日已關閉了多個與「躺平」有關的討論組,微博的一些主張「躺平」用戶也被禁言或封號。

旅居澳大利亞的社會學博士秦晉表示,在中國大陸社會,大多數的社會競爭失敗者是無奈的。但對當權者來說,他們是一種負面影響,必定要以各種輿論引導將對自己執政不利的潛在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而另一些否定「躺平」主義的所謂社會成功人士,往往是近幾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既得利益者。

秦晉:從官方來說他當然不會希望社會出現這麼大的人群頹廢的作為,對整個國家當然不會有甚麼益處的,對政權對政府的治理帶來很大的傷害的。另外一群成功人士,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他經濟上比較成功了,能夠過著優越的生活,所以說他們嘲笑這些「躺平」的人,你們這些就是屬於被社會邊緣化的人,在社會上是loser,是失敗者。

目前新浪微博上仍充斥大量有關「躺平」的討論,大量的討論組群包括躺平即是正義、躺平青年、躺平吧、躺平組、躺平學、躺平內卷、躺平族、躺平韭菜、躺平共青團、躺平了、躺平宣言、躺平態度、選擇躺平可恥嗎、認命可以不能躺平、清華大學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躺平白岩松等等。微信群里也傳播大量表達對「躺平」觀點的圖片和小視頻。

儘管年輕人現在高喊「躺平」口號,不過秦晉相信,情況不會持續。他說,人總是要站起來努力活著。

秦晉:「躺平」主義者出現以後,是為自己的生存做一些調整而已,如果調整下來發現生存不下去了,我想他們也躺不下去,還是要站起來繼續努力,人活著總比死了好。

在「躺平」盛行的同時,近期國內民間發生的嚴重暴力事件數目激增,其中不少作案嫌疑人年紀均在三、四十歲間,情況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