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副總理劉鶴率領的團隊,已經抵達美國華盛頓,準備於當地時間周三(30日)起一連兩日,與美方的代表進行貿易談判。但談判前夕,美國宣布刑事起訴「華為」及副董事長孟晚舟,料或會令談判再添變數。(文宇晴 報道)
中國副總理劉鶴率領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等30人的代表團,在美國時間周一(28日)下午抵達華盛頓,並將在周三(30日)起一連兩日與美國財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舉行貿易談判。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四(31日)會和劉鶴會面。
財長姆努欽有信心談判將取得顯著的進展,雙方正努力解決複雜的問題,又指美方會繼續向中方施壓,確保對方能切實執行承諾。
姆努欽說︰我們想確保當我們達成協議,協議會執行。我們會怎樣做的細節是很複雜,那需要討論,但知識產權保護、不再強逼成立合資公司和執行是會談三項最重要的議題。
總統特朗普同時亦在推特上撰文,表示華府過去對進口鋼鐵徵收關稅的措施,為庫房進帳數以十億美元資金,已經完全振興相關行業,對美國來說是一項巨大的勝利。不過,中國已正式啟動世界貿易組織法定程序,投訴美國向中國進口貨徵收關稅的行為不當。
然而,就在中美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之際,美國司法部宣布刑事控告「華為」和其副董事長孟晚舟。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立即強調,起訴「華為」是執法行動,與貿易談判完全無關,也不影響。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表示,美國司法部獨立於其他部門,因而就起訴「華為」及孟晚舟決定,未必與中美貿易談判有關。然而,中國則會將兩件事牽連在一起,或會令到中美關係再趨緊張。
陳至潔又指出,相比去年美國封殺「中興」事件相比,控告「華為」及孟晚舟的罪名涉及到竊取美國高科技問題,不會僅僅以罰款便能解決。事件不排除亦會令中方在談判期間作出更大的讓步,但究竟是怎樣的「大讓步」,目前仍然有待觀察。
陳至潔說︰對孟晚舟或「華為」,不僅僅是討論違反制裁伊朗的事情上所扮演的角色,而且也牽涉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偷竊美國的高科技。所以這個情況比原先評估的要嚴重得多,基本上是去年「中興」事件的擴大升級版。我想習近平政府,現在不可能完全忽視美方的(貿易)要求。
就在中美談判再出現更多不確定因素的同時,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批評,美國司法部向「華為」提出刑事訴訟,是在全球範圍內打壓「華為」行動的一部分。而美方在新聞發布會上請來各個部門的高官出席助陣,質疑不做虧心事,何須搞這麼大陣仗對付一家「犯罪」的外國企業。評論又指,通信行業以至5G網路建設要想完全繞開「華為」也很難,美國要想絞殺「華為」,要最終證明「華為」有罪亦非易事。希望「華為」不要自亂陣腳,爭取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發文,認為美國對「華為」存在偏見和仇恨,對「華為」的打壓是政治迫害。
此外,在歐美多國陸續宣布拒用「華為」產品後,澳洲電訊商TPG周二(29日)發聲明表示,因應政府對「華為」的禁令,將終止使用「華為」設備作為鋪設5G網絡計劃。這也是首個因禁令而要停止與「華為」合作電訊項目的企業。
中國商務部同日則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及加拿大投資審查日趨嚴格,提醒中國企業到北美地區投資須注意風險。報告又提到,中國今後對「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和領域的投資將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