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英國高校被揭和中國機構合作 包括中國「國防七校」

0:00 / 0:00

中國結束疫情封控後,預計將出現中國留學生出國潮。此際有英國傳媒披露,包括劍橋等40間英國大學和中國機構有合作,而這些中國機構牽涉維吾爾種族滅絕、核武開發、間諜活動、國防研究及黑客活動等,引起英國朝野關注。

英國 《泰晤士報》近日披露,超過40間英國大學和中國機構有合作關係。這些機構被指和中國政府的「惡意活動」有關,包括參與維吾爾種族滅絕、核武開發、間諜活動、國防研究及黑客活動等。

英國高校的中國合作單位 被指劣跡斑斑

名單上包括英國頂尖名校牛津、劍橋,其中劍橋大學曾和中國的清華大學簽訂協議。而清華大學被指開發聲音辨識技術,用於侵害新疆人權,並參與中國網絡攻擊和國防研究,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母校。

 英國劍橋大學曾與中國的清華大學簽訂協議。(維基百科圖片)
英國劍橋大學曾與中國的清華大學簽訂協議。(維基百科圖片)

另外4間上榜的蘇格蘭大學,包括羅伯特戈登大學(Robert Gordon)、亞伯丁大學(Aberdeen)、鄧迪大學(Dundee) 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Strathclyde),都和哈爾濱工程大學達成協議。哈爾濱工程大學被指參與中國解放軍潛艇、水下武器和軍艦項目,並進行核潛艇研究。

還有一批英國大學和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中國「國防七校」有聯繫。中國「國防七校」被指充當中國解放軍的「白手套」,為中國軍方竊取外國科研成果,他們已經因此被美國列入制裁清單,如果要從美國企業進口產品,必須先獲得美國當局批准。

羅傑斯:顯示英國大學有多依賴中國資金

總部設於倫敦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英國高校和中國機構合作的情況由來已久,然而這次報道揭發參與合作的英國大學數量龐大,以及中國合作單位所涉及的惡行之廣泛與嚴重,都讓他感到震驚。他認為,英國政府及大學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羅傑斯說: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這顯示我們的大學有多依賴中國學生的資金,以及和中國學術機構的關係。我認為英國政府和大學應合作停止某些合作項目,我們不應和參與種族滅絕等暴行,以及為我們帶來威脅的中國機構合作。

《泰晤士報》的報道說,英國高校和中國機構的合作,是前首相卡梅倫任內、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留下的。雖然大部分合作都沒有風險,然而根據國防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評估,在過去5年,有42家英國高校和「令人憂慮」的中國機構合作,當中22個合作項目更被形容為「非常高危」(deemed very high risk),參與的中國合作單位和中國政府及軍方有密切關係。

英議員籲大學勿助中共壓迫其人民

事件引起英國國會議員的關注,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凱恩斯(Alicia Kearns)形容事件令人非常不安。她表示,雖然國際研究合作有利於英國知識型經濟,然而英國的大學必須清楚明白,他們正與助長中國軍事能力、協助侵犯人權的機構合作。

英國國會議員塞利(Bob Seely)則表示,英國大學不能協助中共壓迫其人民。

塞利說:這是中國政府和英國大學合作,利用英國知識建立有害於中國人民的東西,協助壓迫中國人民,並幫助中共鎮壓其人民。這裡有一個更大的道德背景,英國的大學不應協助一黨專政的國家壓迫其子民,並建立有朝一日或被用來攻擊我們的科技。

英國高校或陷兩難 學者籲政府制訂指引

事件也引來英國學術界關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Steve Tsang)投書《泰晤士報》,表示缺乏政府的清晰指引,校方難以界定甚麼情況下不能和中國夥伴合作。

他建議政府成立由科技、國安和研究中國的專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以制訂及審查英國高校和中國合作的規範,以及增加大學撥款,減少它們對中國學生的依賴。

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就事件回應指,《泰晤士報》將兩國正常的教育交流政治化和污名化,強調中英高校間的聯繫有助兩國人民增進了解。

記者:呂熙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