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90名英國跨黨派議員聯署,向英國外交大臣祁湛明(James Cleverly)及內政大臣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表達對中國外交部和香港政府以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來報復英國政府向港人提供BNO簽證計劃的關注,指出大批申請BNO簽證的人,因而無法取回強積金(MPF),並敦促當局向英國金融機構發布指引,承認BNO的合法性,以協助移英港人取回積蓄。
該 聯署信於周四(11日)發出,數日前英國商業及貿易部國務大臣莊敦文(Dominic Johnson)於周一(8日)及周二(9日)剛剛訪問香港兩日。
多名在英國政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均有參與聯署,包括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前英國外相聶偉敬(Malcolm Rifkind)、執政保守黨前黨魁、下議員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等,多次用上「報復」(retaliation/retaliatory action)字眼,來形容中國和港府單方面不承認BNO簽證作為身分證明的行為,指出這不只是針對為逃避人權打壓而移民英國的港人,而且針對英國政府。
信件又指,這種拒絕香港人取回儲蓄的懲罰性行為,不但削弱許多港人在英國開展新生活的能力,也有可能增加英國政府需要向新移民提供支援的財政壓力。其中,信中批評總部位於英國的滙豐銀行(HSBC)代中國政府懲罰香港人,導致港人無法取回存放在HSBC的強積金金額達6億英鎊(約7.4億美元),故建議英國政府應該作出反制,向英國金融機構發出指引,接納BNO為有效證件。
英資滙豐銀行成為主要針對對象
前有線財經台台長、財經評論員顏寶剛認為,聯署信有影響力。
顏寶剛說:幾個在香港經營MPF的機構,主要是滙豐屬於英資機構,但其他有幾個包括宏利、信安,甚至富達本身在英國有業務,所以都有一定影響力。這個跨黨派聯署,要求英國政府施壓,令這些強積金機構,可以取回強積金,其實是有必要的,今次跨黨派聯署內有不少重量級人物,相信會對英國政府以致相關金融機構,造成一定壓力。
要求英國金融機構發還強積金具法律基礎
各聯署人又要求英國當局調查有多少在英港人遭拒絕提取MPF,並敦促MPF的英國受託人馬上讓持BNO簽證的港人取回他們的儲蓄。
顏寶剛認為,若英國政府真的聽從並實行建議,銀行有可能被迫執行,向港人發還款項。
顏寶剛說:因為今次跨黨派聯署在英國進行,其實這會令到滙豐陷入一個比較兩難的局面,如果它在英國不執行相關的要求,它可能會面對英國政府的一些罰款,甚至一些懲處,因為會違反英國的個人財產的自由,所以會令這些金融機構出現一個困難,相信亦有一定的法理基礎。
早前「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 曾經估計,移英香港人無法取回的強積金達22億英鎊(約27億美元),他們只能在取得英國國籍或在65歲後才能取回他們的該筆退休金。
記者:胡凱文 責編: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