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外長會議】過萬字聯合公報首度點名批中 學者指「國際圍中」共識更具體

0:00 / 0:00

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英國時間周三(5日)結束,其後發表長約12400字的聯合公報,其中首度點名批評中國在多個範疇違反國際規則,例如在新疆侵害人權,經濟上實施強逼政策。會議又提及中國在香港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並表示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衞生大會。學者認為,這次G7外長會議公報,揭示國際圍堵中國共識更具體。(陳駿豪 報道)

這次G7外長會議聯合公報,大篇幅羅列成員國就中國問題的共識,當中涵蓋新疆、西藏、香港及台灣問題。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對比兩年前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這次G7外長會議較以往會議,凝聚較強的國際共識,就是中國和俄羅斯是西方國家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

沈榮欽說:可是基本上你可以看到,當時的基調是G7基本上是分崩離析,它都沒有辦法達成共識,川普(特朗普)甚至還提前離去,可是這一次的G7,雖然不是高峰會,而是外長會議,但是很明顯雙方可以達成這麼長、12000多字的聲明,達成很多事務上包括地緣政治、疫情防治等等,在很多方面達成共識,這兩年間我們可看見美國跟其他6個民主國家間的關係,已經產生了重大改變,拜登上任後至少結合世界民主國家的共識,中國跟俄羅斯現在很明確被定義為西方國家主要的競爭對手或者是敵手。

G7會議釋出西方對香港、台灣等情況的訴求,不過是否流於「雷聲大雨點小」?沈榮欽認為有此顧慮也難免,不過這次情況或者有點不同。

沈榮欽說:今年(會議)圍堵中國的意識變強了,雖然不確定強度會強到多少,但可以確認最少比上一次會議共識更強烈一點,應該是沒有問題,但是具體說到甚麼程度,這還待觀察。

沈榮欽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戰狼外交」和具侵略意圖的軍事化,令不同國家捲進圍堵中國的漩渦。在台灣來說,比如說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致函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威脅法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會受到中國制裁,一帶一路亦令歐盟國家有所警覺。

西方國家在公報中提到關注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實施大規模的政治「再教育營」、強逼勞動和種族清洗,西藏人權狀況亦備受關注。聯合公報要求派出不受限制的調查團到新疆實地查證,促請中國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派員調查。

另外,7國外長認為中國在香港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涵蘊的國際承諾和法律責任,要求北京尊重香港高度自治,維護「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賦予香港人的各種權利和自由。聯合公報又敦促香港特區政府,停止針對和狙擊捍衛民主價值的人士,維護司法獨立,並確保香港審訊的個案不會送交中國。

七國外長又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衞生組織(WHO)和世界衞生大會 (WHA),形容台灣能夠加入是有意義(meaningful participation),台灣如果加入國際組織,有利世界在不同議題上合作,特別是台灣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經驗,可讓多國受益。

經濟方面,聯合公報支持開放社會和公平、公開的市場,認為要達到理想中的市場狀態,必須有透明和可預測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劍指中國以任意、威逼的經濟政策和手段欺壓別國,批評北京在貿易、投資和財務方面的發展,要求北京尊重知識產權,停止盜竊。

至於近日台海局勢升溫,七國外長認為東海和南海嚴正關注台灣海峽和平和穩定,公報嚴厲譴責任何單方面改變當區局勢、威脅台海圬區慇定的動作,反對任何國家在該區島嶼軍事化和威嚇周邊國家,又指2016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南海仲裁案裁決,可作解決南海衝突的參考。

英國外相藍韜文會後談及中國時指,「北京應該反躬自省,理解G7會議集合的意見,明白要遵從基本國際規則,而非每次都訴諸憤怒。」英國廣播公司問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西方應否從中國投資的項目撤資,布林肯表示「要非常小心確認中國投資項目性質為何,如果中國投資戰略產業則西方國家要格外留神。」

會議亦觸及俄羅斯問題。聯合公報斥責俄國發放假資訊策動訊息戰,及對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在烏克蘭東部駐軍15軍表示極度關注,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中毒與俄國有關,公報認為俄國打壓公民社會、人權和傳媒,責任重大。

G7峰會6月將在英格蘭西南部康和郡(Cornwall)舉行,舉行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亦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出席G7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