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港人接連遇襲 外相輕輕帶過繼續籌劃訪華

0:00 / 0:00

在英港人周日(11日)被疑似中國留學生毆打,英國保安國務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終於開腔回應,形容事件嚴重,強調英國不能容忍向強權發聲者被滅聲。不過施襲者懷疑已回中國。同時,英國外相或於7月底訪華;英國商會主席也呼籲最大限度抓住與中國貿易的機會。英國對華態度軟化,會否令香港議題被邊緣化?

幾名港人周日在英格蘭南部修咸頓市(Southampton)參與集會後,被疑似中國留學生襲擊,引起在英港人群體關注。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和一直關注香港議題的英國工黨議員韋斯特(Catherine West),都促請英國保安國務大臣董勤達徹查事件。

保安大臣事隔兩日後發聲 施襲者卻可能已回中國

襲擊發生後第三日,董勤達終於開腔回應。他在 推特轉截相關報道,形容事件極其嚴重,警方正在調查,強調不能容忍滅聲行為:「言論自由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我們不能容忍那些向強權說真話的人被企圖壓制、恐嚇或傷害。」

不過有網民找到其中兩名涉嫌施襲中國留學生的微信,朋友圈帖文顯示,他們極可能已啟程回中國。本台再向漢普郡 (Hampshire)警方求證,警方表示正繼續調查,現階段未有新的資訊。而警方日前的回覆表示,事件涉及「仇恨襲擊」(hate-related assault),造成兩人輕傷,但未交代是否有人被捕。

翻查資料,在英港人已不是第一次因示威抗議而被襲擊。去年10月,港人Bob Chan在曼徹斯特抗議中共「二十大」時,被多名中國駐曼城外交官拖入使館範圍內施襲。而在2021年11月,一批香港示威者在倫敦唐人街抗議,反對華人團體借「反歧視」集會為中共「洗白」,被10多名華人襲擊。有港人被打至頭破血流,然而事件其後不了了之。

議員關注港人安全 外相拒絕正面回應

在周二(13日)的英國國會會議上,工黨議員 韋斯特就在英港人的安全問題,追問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香港群體仍然感到非常恐懼,他們能感覺到,中國政府可以在英國逍遙法外。你今天會否在議會作出承諾 ,你會和政府同仁合作,緊急處理香港人的安全疑慮?這也是你去年向我承諾的。」

然而祁湛明回應時,只表示已向中國政府確認,在英國的「中國海外警局」 已沒有再運作,未有正面回應港人的安全問題。

英中高層將互訪

祁湛明的曖昧態度,並不是沒有原因。政治新聞媒體《政客》(Politico)旗下的《倫敦晨間電郵通訊》(London Playbook)報道,祁湛明已正式獲中方邀請訪問中國。外交部官員透露或將於7月底成行,使祁湛明成為五年來首位訪華的英國外相。報道也引述消息,表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也將於下周訪問英國,並和議員會面。

英國商會主席、上議員瑪莎·福克斯(Martha Lane Fox)在剛過去的周日(11日)在《泰晤士報》 發文,指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是英國最重要的貿易機會之一,對「我們所有人都很關鍵」,她告誡英國企業的負責人要識時務,透過企業對企業和政府對政府的直接接觸,最大限度地抓住雙邊貿易的機會。

英中兩國的高層互訪,印證英國的對華態度轉向。而日前在倫敦國會廣場舉行的「反送中」運動4周年集會,也是以「抵抗英國赤化」為主題,反映在英港人的憂慮。

分析:港人聲音暫未能左右英國對華政策

移居英國的香港國際關係學者黃偉國接受本台訪問,表示其實不只是英國外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即將訪問中國。他認為英、美國家雖然在科技等關鍵領域仍對華強硬,卻不想在姿態上和中國過於敵對。

在這個背景下,加上大部分英國本地民眾未切身感受中國滲透帶來的影響,國內輿論未能形成足夠強大的壓力,因此港人聲音也難以動搖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

黃偉國說:暫時在英國國內的輿論,中國問題、中國的滲透並非主題,很難單靠香港人的聲音去影響英國政府的態度 。來英國的香港人雖然數目不少,但在這幾年內,仍未變成一個重要聲音,足以影響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甚至對華政策的態度 。我們也要承認有一個這樣的客觀限制。

他認為在英港人組織及倡議者或可調整策略,以新冠疫情等例子,向英國本地民眾解釋中國政權對全世界人民帶來的切身影響,才能有望突破英國的輿論環境。

記者:呂熙(倫敦) 責編: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