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當地周二(26日),宣誓就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履新後,當地周三(27日)出席首場記者會,談到美中關係,重申中國在多個議題都是「對手」,批評中共對新疆維吾爾人種族滅絕的做法沒有改變。布林肯在多個涉及中國的議題都與蓬佩奧的看法相近,國際關係學者袁彌昌接受本台訪問時分析,布林肯是要穩住兩黨基本共識,認為拜登上任初期,不會優先處理複雜中國問題。(陳駿豪 報道)
布林肯向副總統賀錦麗宣誓就職後,會見記者時談及美中關係,指「美中外交可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關係,這不是秘密」,兩國外交塑造未來的世界。他續指,美中外交有競爭,亦有合作空間,他舉例指氣候問題上,兩國可以合作。記者會上,布林肯同意以種族滅絕的角度控訴中共禁閉新疆的維吾爾族人。
香港台灣南海印太議題 立場與前屆政府一致
布林肯在涉華的不同議題上,與上屆特朗普政府的看法相近,在早前參議院的聽證會,布林肯批評中國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打壓傳媒和香港人的言論自由;至於台灣問題,布林肯指美國對台關係是基於民主共和兩黨共識、美中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會延續美國對台承諾,致力協助台灣防衛,又會確保台灣具備自我防衛能力,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布林肯又認為,如果中共武力犯台,是「極嚴重的錯誤」。
布林肯上任後又致電多國外長,其中與英國外相藍韜文、德國外長馬斯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通話時,跟歐洲盟友達成共識,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承諾。至於南海問題,布林肯向菲律賓外長洛欽重申,會與東南亞國家共同抵抗中國在南海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和汶萊等施壓,不認同中國在1982年國際海洋法規範以外,在南海聲稱的權益,同時鞏固美菲同盟。另外,特朗普與蓬佩奧將美國戰略重心放在印太地區,布林肯又向澳大利亞外長佩恩和泰國外長敦‧帕馬威奈保證,確保印太地區內多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東亞方面,布林肯分別與日本外相茂木敏聰與韓國外長康京和通電話,強調美日韓三邊合作的重要,分別表達繼續鞏固美日同盟,稱拜登政府將尖閣諸島,即中國指的釣魚島,仍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的立場;對於兩韓關係,布林肯指會盡快處理朝鮮核問題,美韓在這方面將緊密合作。美日韓三邊合作,有利實現開放和自由的太平洋區域。
延績「蓬佩奧路線」 袁彌昌:保住兩黨共識便執政
布林肯上任動作頻頻,外界認為拜登政府外交政策是「蓬佩奧路線」的延續。國際關係學者袁彌昌分析,拜登政府希望延續「蓬佩奧路線」,主要因為在香港問題、台灣問題等,兩黨難得有共識,雖然民主黨人出任總統,掌控參眾兩院,全面執政,但只是僅僅較共和黨的勢力強,延續上屆政府外交政策,方便日後執政。
袁彌昌說:例如是中東政策,(特朗普政府)做得不錯,新一屆政府也希望延續其中東政策;另一方面,布林肯也不想少數有兩黨共識的事務搞垮,民主黨全面執政悄稍一不慎,可能只是這兩年,如果連對華的兩黨共識,現在就打破的話,對拜登施政沒太多好處。前朝(特朗普)政府如果具有威懾力,(維持政策)能夠作為籌碼與人交換,讓中國或其他國家換取各國心中正常的待遇。
傳媒與政府的默契:先別多談中國
拜登外交政策,布林肯記者會中大談也門,少談中國,袁彌昌認為對華政策未必是首先觸碰的問題。
袁彌昌說:布林肯對傳媒的記者會,記者都很合作,他們問了很少關於中國的問題,大家(政府和傳媒)私下可能有共識,不再挑起,問起中國美國會繼續答,例如指新疆有種族滅絕,但對於其他議題,沒有特意觸碰問題核心,你可想像記者平日發問尖銳,怎會問其他東西也不問中國?可見當中兩者有默契。
美國領導盟友抗中 袁彌昌:威力會好強
袁彌昌認為美國要重新部署氣候問題和重新加入世衞後,完成基本外交配置,才會對中國出手。至於拜登和布林肯的組合,對華政策講競爭,也重視多邊主義外交,與特朗普單方面打擊中國的戰略不同。如果拜登政府奉行多邊主義,外交加上沿用「蓬佩奧路線」,策略上對中國的壓力會否比特朗普更大?袁彌昌認為,要視乎其他國家是否看重與美國聯盟的利益。
袁彌昌說:如果成事,多邊主義重組,美國能夠領導本身盟友,威力會好強。但今次布林肯上任,對中國沒有很大動作,反而首先對亞洲諸國通電話,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澳洲(澳大利亞)等,可見多邊主義是最重要一步。如果在亞洲基上QUAD(美日澳印)4個盟友和其他東盟都不想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內,(聯盟抗中)機會是大的,在印太地區能組成這條路線,但很多國家與中國在經濟關係等,各方面千絲萬縷,未必會做到預期效果,但至少在南海等,對中國維持基本威懾力,需要重組這個陣線。
袁彌昌補充,歐盟國家與中國簽訂《中歐貿易協定》,這些國家固然要緊握與北京的商業利益不放,但在基本人權如制裁香港官員等,也要與美國一致,歐洲在美中之間不同領域盤旋。
布林肯走馬上任,北京官媒回應,拜登上場講求「戰略耐性」,認為拜登未來數月不會緩解中美外交僵局,在貿易戰不會減輕關稅和撤銷對華制裁。《人民日報》社論指「拜登政府不能治好美國病」;《環球時報》則稱,「美國國會內反中仇恨深種」,當地「鷹派」會嚴厲批評拜登。兩大官媒指向拜登政府所謂「弱點」。
力保特朗普促成以色列與多國建交成果
特朗普主政期間,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任內極力支持打擊伊朗核武,布林肯認同特朗普促成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蘇丹等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達成所謂「亞伯拉罕協定」(Abraham Accords),袁彌昌認為「協定」難得令中東不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和平進程受阻,拜登會把握特朗普的外交成果。
袁彌昌補充,拜登本身外交經驗豐富,視乎他有否時間或精力處理國際事務,他的白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很可能影響拜登的外交政策,不少拜登的外交文件,主調與蘇利文理念一致。
布林肯外交資歷深厚
58歲的布林肯出身外交世家,父親於前總統克林頓主政時出任美國駐匈牙利大使,叔父則是駐比利時大使,布林肯曾長期旅居法國,能說流利法文。
布林肯198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社會研究,並於1988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其後在紐約和巴黎做執業律師;1993年進入國務院,擔任歐洲和加拿大事務助理國務卿的特別助理,翌年進入白宮,加入國家安全委員會。前總統喬治布什年代,布林肯已與拜登合作,夥拍拜登接近20年,直至奧巴馬主政,布林肯先後擔任副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和總統副國家安全顧問,直至2015年出任副國務卿,登上外交事務的高峯。布林肯在奧巴馬外交團隊內,經歷擊斃拉登、打擊「伊斯蘭國」、簽署伊朗核協定以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等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