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21PM (2022年1月21日)
一年前被捕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周四(20日)被美國檢方正式撤銷指控。有輿論認為,這一發展象徵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的重大挫折。但也有學者相信,拜登政府會延續「計劃」主旨,加強防範中國滲透。
周四,美國檢方正式宣布,撤銷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的指控。
馬薩諸塞州地區檢察官羅林斯(Rachael Rollins)在聲明中表示:今天駁回對陳剛的刑事指控是我們繼續調查的結果,我們最近獲得陳剛在本案所涉及的撥款審查過程中更多遺漏的額外信息,經評估後,我們無法再在審判中承擔舉證責任。
周四上午,檢方提交了撤回指控動議,馬薩諸塞州地區法院法官在當天中午時快速批准了該動議。

陳剛的辯護律師費舍爾(Robert Fisher)在聲明中稱:政府終於承認了我們辯護時所堅稱的「陳剛教授是一個無辜的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 )引述陳剛表態,陳說:雖然我對自己的磨難結束感到欣慰,但我注意到這一嚴重誤導的「中國行動計劃」繼續給學術界帶來不必要的恐懼,其他科學家仍面臨指控」。
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向本台表示,陳剛案件令人想起上世紀50年代,冷戰背景下的美國前議員麥卡錫對共產勢力的指控,「麥卡錫主義」在當時遭到社會輿論的撻伐。但多年以後公開的前蘇聯史料,及曝光的美英情報部門針對前蘇聯情報破譯的維諾那計劃都顯示,麥卡錫當時指控名單上,有很多確是前蘇聯間諜、蘇共黨員或親蘇共團體成員。
馮崇義說:一些政治上的判斷會影響到整個司法,陳剛這個case讓我想到在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麥卡錫議員一開始掌握一些線索,就是在美國各個部門暗藏共產黨員,他提出要去調查,當時的反彈非常大。最後決定是取消這個調查,所有人都無罪。還指搞麥卡錫主義是屬於迫害。但蘇聯檔案放出來之後,當時調查的很多人就是共產黨人。
馮崇義也指中共對西方滲透多年,學界、商界都是重災區,而「中國行動計劃」的目標指向了這個重災區,有受影響的人不斷以「歧視中國學者」為由來阻止該計劃。
馮崇義說:中共對外統戰得益最大的是學界和商界的人,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對他們跟中國勾兌這些行為的調查,他們就說「中國(行動)計劃」是種族歧視,西方社會要把種族歧視跟反對中共的滲透、統戰、偷竊技術區別開來,要堵法律的漏洞,來保護美國的商業秘密、國家利益。
「中國行動計劃」是由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底推出,旨在打擊涉嫌將機密資訊泄露給中國的間諜和盜竊行為。檢方就陳剛案作出撤訴決定時,正值拜登政府重新審視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中國行動計劃」之際。有輿論認為,這是該計劃的一次重大挫折。
美國政治學者王軍濤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認為,該個案可能並不是拜登政府停止「中國行動計劃」的信號,他相信該計劃的主旨依然會延續。王軍濤估計,陳剛案與不久前被判6項罪成的哈佛化學系主任利伯(Charles Lieber)案件相比,扭轉因素可能在於校方和美國能源部的態度。
王軍濤說:陳剛案,學校的態度是特別關鍵。檢方也主要是看案子是不是證據確鑿,美國這個國家不喜歡貼標簽,它是一案一審,都由法官、檢察官和當事人去進行博弈。「中國(行動)計劃」它的目標陳述得很清楚,它並不是簡單的抓間諜,它是要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美國的資源去達到自己的經濟和軍事目標。到目前為止,拜登並沒有對「中國(行動)計劃」做特別大的改動。
美國司部發言人溫·霍恩巴克爾(Wyn Hornbuckle)上周表示,司法部正在評估其應對中國威脅的方式。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完成評估。
1964年出生的陳剛,美國工程院院士,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帕帕拉多微納米工程實驗室和固態太陽熱能轉換中心(S3TEC)主任。2000年入籍美國。陳剛因在2017年向美國能源部申請270萬美元撥款時,未披露其與中國實體的關係和從中方獲得資金,而在一年前遭逮捕和起訴。
早前美國檢方指控其沒有向美國能源部披露7項學校聯繫,這些聯繫包括擔任中國政府「第四屆海外專家顧問」,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專家」和中國留學生基金委的顧問等;早前的指控也包括沒有申報一個包含1萬多美元的中國銀行帳戶。
陳剛從一開始就否認指控,他的被捕此後引發其同事及學界同僚的抗議,他們認為,檢方的做法過份,模糊了違反申請撥款披露規定與間諜活動或竊取知識產權等更嚴重犯罪之間的界限。麻省理工學院則稱他是代表機構建立研究合作關係,有關資金是給大學而不是給陳剛個人;麻省理工學院還支付了陳剛的辯護費用。
早在上周,《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披露,美國能源部官員告訴檢察官,該部認為在當時情況下,陳剛沒有義務披露他被指控隱瞞的在中國的職務,即使陳剛披露了與中國的關係,也不影響美國能源部的資助發放,這讓人對指控的依據產生質疑。美國能源部稱,當局是在後來才開始改變政策,要求研究人員就他們與外國的聯繫披露更多信息。
另外,去年9月,在田納西大學工程學教授胡安明被控欺詐一案,法官裁定檢方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胡有意欺詐資助機構,胡安明被判無罪。過去一年,美國司法部已經撤銷了8宗針對和中國有關的研究人員的案件,而對陳剛的撤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案例。
對於陳剛案撤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中國行動計劃」的實質是美國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遏制打壓的拙劣工具。趙立堅說中國一貫主張人才交流合作要建立在遵守法律、秉持科學誠信以及恪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他要求美方止以中國為假想敵,停止編造藉口,對中國抹黑打壓。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