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2035年實現科技強國目標 坎貝爾:冀中國學生來美不是讀科學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強調,要「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重申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只不過,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中國留學生日後恐更難接觸到美國的敏感科技。

美大學限制接觸敏感技術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美國應該歡迎更多中國學生,但希望是來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學等科學,並謂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的大學正在限制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

在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活動上,坎貝爾稱,美國沒有足夠學生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需在這些領域招收更多國際學生,只是希望他們是來自日益重要的安全夥伴印度,而非中國。

中國留學生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大外籍生來源,2022/23學年總數接近29萬人,但學術界和民間都有聲音認為,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以及美國專業知識遭竊的憂慮破壞了科學領域的合作。

坎貝爾表示,美國各大學在支持中國留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作出了「謹慎的嘗試」,對實驗室和中國留學生的一些活動非常謹慎,普遍已看到大學減少和限制中國留學生在一些科技相關課程獲得的權限,以應對中國間諜活動和竊取知識產權等問題。

他強調,美國必須謹慎,以免斷去美中之間的聯繫,但在學術、商業或非營利部門方面的關係萎縮,很大程度要歸咎於北京官員。

習: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稱「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說,當前中國在科創方面的不足,包括: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複;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等,認為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

他表示,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