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柏林圍牆倒下,引發骨牌效應,不單東德共產政權倒下,東歐的共產主義盟友也相繼倒下,冷戰結束。為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世界各地都有舉辦模仿當年推牆的活動,其中德國在圍牆的原址豎立起 1000塊骨牌,然後推倒,象徵圍牆倒下,自由可貴。在英國倫敦,藝術家就以敲倒冰牆的方式,象徵 “破冰”。法國巴黎推倒的牆則是用巧克力做的,群眾敲完還可以帶回家享用。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就對柏林圍牆倒塌周年有所避忌,除了限制大陸媒體作相關的報道外,又要求各大網站刪除有關柏林圍牆的文章,一般相信是政府擔心因紀念柏林牆倒塌,會引起百姓強大的迴響。
香港浸會大學歐洲文憲中心主管楊達認為,東德瓦解,除了政治因素外,主要是昔日東德實行老式的共產主義,無論政治及經濟都非常封閉,形成危機。但中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境況大不相同。他說:東德的共產主義危機是老式共產主義所造成,極之封閉,只是追求某種平均,缺乏投資,無引入新技術,亦無產品輸出,與世界脫軌,這些都是構成老式共產主義危機的因素,但中國在二十多年前,實行改革開放時,已擺脫這問題。
楊達表示,柏林圍牆倒下二十年,自由市場經濟暴露的破綻及缺點,愈來愈多;再加上年多前金融海嘯爆發,反而令人反思自由經濟的功能。他說:這20年來,世界走向全球化,及經濟自由主義,打破所謂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立的意識形態,但金融海嘯後,大家對經濟自由主義、全球化有所反思,即使西方國家亦開始感到是否需要多些政府的干預。
據英國廣播公司一項在全球27個國家進行的民意調查,訪問了近三萬人,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自由市場的信心大幅減弱,只有約一成的受訪者認為資本主義運作良好,大部份都認為自由市場制度需要規範與改革。外外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接近破產。27個國家裏面,有22國的受訪者贊成財富平均化。
柏林圍牆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於1961年開始建造,約155公里長,近4公尺高。一開始以鐵絲網為材料,後才被換成更為堅固耐久的磚牆。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重歸統一。而當年倒塌的柏林圍牆碎片,現時絕大多數已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