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陈奎德:共产主义的兴亡——中国的民主墙时代

0:00 / 0:00

“西单民主墙”和民办刊物

前面已讲过,在毛泽东去世后与新时代开始之前,中国大陆处于一段扑溯迷离、方向不定的时期。中国究竟走向何方?成为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关心的问题。

时代的风标终于开始转向了。这段时期,中共高层紧张斗争,邓小平逐步崛起,彻底否定了文化革命,通过胡耀邦大规模平反毛泽东历次运动中造成的骇人听闻的冤假错案,使非毛化思潮在中共内部酝酿发酵;同时,整个社会也逐步觉醒,开始思索中国一系列灾难的原因,公开批判毛以及中共统治所犯的严重错误以至罪行,具体的表现就是著名的“西单民主墙”和民办刊物的出现。

1978年冬天,在北京西单的一面近一百米长的墙上,出现了一批公开否定中共政权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抨击以毛的接班人华国锋为首的亲毛派,鼓吹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大字报。它们吸引了数百万民众前往观看、阅读和抄写。同时,一批民间创办的刊物如《探索》、《北京之春》、《四五论坛》、《启蒙》、《今天》、《萌芽》、《人民之声》、《责任》......等杂志也破土而出,在民间广泛流传。于是,在经过“摧残百花”的“反右”二十年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它的解冻时期。

当时,中共高层邓小平、胡耀邦等在抨击亲毛派时,公开赞扬了民主墙,他们借助民间“西单民主墙”和民办刊物的社会压力,形成了党内的主流共识,从而铲除了中共高层毛泽东残余势力“凡是派”,成功地使中共转向了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中心的邓式路线,开辟了一个与毛的左倾极权方向不同的邓小平时代。

一时间,中国似乎就要面临民主化的前景了。

“经济放开,政治收紧”

但是,邓小平毕竟是老共产党人。当他利用民主墙的民意肃清了政敌,目的达到之后,就迅速回过头来,过河拆桥,对社会的民主力量下手了。1979年3月,邓小平宣布了“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随后,在1979年12月,当民主墙挺立了整整一年之后,被宣布取缔。当局并禁止民众在公共场合张贴大字报,逮捕了各民主社团的主要成员,特别著名的是提出第五个现代化——民主化的魏京生,并随之查禁了所有的民间刊物。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启蒙运动在中共的强力镇压下夭折了。

邓小平(资料图片)
邓小平(资料图片)

邓小平的基本策略是“经济放开,政治收紧”。在这一方针下,他强力推动经济体系向国际体系“接轨”。最主要的两大措施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在部分地区实行“经济特区”的政策。

农村的改革,即分田到户的办法,首先是安徽的某村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搞起来的。后来,四川的赵紫阳与安徽的万里认可了这一变革,最后也获得邓小平赞成,于是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到了全国。这一破除毛式意识形态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八十年代农业增长了大约两倍半,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这是邓小平改革的重大成就。

所谓“经济特区”政策,是把一块特殊地理位置的地区划为不能随便进出的特别地区,专供外国公司建厂和建设基本设施,以吸收外国资本与技术。有点类似于其他国家的所谓“自由港”。 八十年代初中国设了三个特区,其中靠近香港的深圳最为成功。后来到1984年,华东沿海共有14个港市开放给外贸与外资,这些大多是历史上的通商口岸,在封闭30多年后,终于重新面对世界了。由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等原因,特区政策开初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后来由于中国基本的法律体系等问题,也遇到不少障碍。有鉴于此,特区政策的推行对于改进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对于中国总体法律体制的改善,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逐步向世界打开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