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疫陷困境 学者:需进口疫苗和具体政策指导

中国政府日前推出"优化防疫二十条"后,染疫人数急剧增加,地方政府在具体落实上也面临问题重重的困境。为何在严厉封控措施下、感染人数仍保持高位?优化防疫又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中国当局推出“优化防疫二十条”,各地防疫仍乱象重重,新一波疫情也在中国各地卷土重来。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单日新增感染者接近三万。北京、广州等地封控再次升级。

11月22日下午,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要“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面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

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介绍,近期疫情呈现三个特点: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

胡翔指出,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以来,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前一周增长一倍。

集中核酸筛查有次生感染风险

数千万人被关在家中,经济停摆,中国清零政策的代价越来越大,但所有人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敢突破这个困境。为何在严苛的“清零”政策下,疫情还会在中国本土迅速扩散?

旅美中国学者王军涛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全员核酸筛查需要集中采样,人群的大量聚集会有造成次生感染的风险。

王军涛说:“如果采取居家这种这么严厉的隔离措施的话,核酸检测本身就是一个传播(病毒)的机会,因为这是唯一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的(场所)。你可以看到中国的核酸检测,排队并没有遵守保持两米的要求,现在的核酸检测隔离标准极度不合格。”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不知道聚集采检有风险。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10月27日在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的发布显示,在新冠病毒传播的十大途径中,核酸检测排名第一。不过,这条视频目前已无法显示。

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已经步入第三年,在世界其他地方陆续开放之际,中国仍严防死守,“坚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中央颁布的“优化防疫二十条”模糊不清,让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上无所适从。中国到底有没有放开的条件?

2022 年 11 月 21 日,新一波疫情也在中国各地卷土重来,防疫工作人员站在北京街上。(路透社)
2022 年 11 月 21 日,新一波疫情也在中国各地卷土重来,防疫工作人员站在北京街上。(路透社)

全民接种先进疫苗是社会放开的先决条件

总部位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公民力量”创始人杨建利分析说,全面接种疫苗、尤其是高危群体广泛接种,是社会放开的先决条件。但中国自满于疫情初期成功控制病毒传播,从而错失了推广疫苗的良机。

杨建利说:“中国政府在防疫方面实际上骑虎难下,他们知道错过了接种疫苗最好的时间。由于民族主义作祟,而拒绝进口国际上先进的疫苗,使中国疫苗接种出现巨大问题。”

日前,中国国务院推出的“优化防疫二十条”明确指出,要“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而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为65.7%。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发文呼吁,老年人接种疫苗重要而紧迫。

杨建利说:“如果想解决目前困难的局面,首先,中国政府应该进口先进疫苗,加大力度接种疫苗。既然能够用那么大的力量进行核酸检测,劳的民、伤的财完全可以用到接种疫苗上。把这些薄弱的环节加强了,就可以放开了。第二是必须转变观念,想用封堵的办法是完全不可能的。”

《纽约时报》报道,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表示,由于中国的“清零”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她希望中国能够开展更有效的疫苗接种,来抗击疫情。在拜习会之前,耶伦发表讲话说,在mRNA疫苗方面,美国已做好准备向中国提供帮助。

《纽约时报》还指出,本月初,在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华期间,他与中国达成共识,即中共当局批准BioNTech新冠疫苗用于在华居住的外国人接种。

王军涛同样认为,习近平拒绝进口疫苗是“争面子”。此外,不排除国产疫苗效力有限,不足以支撑全社会放开的可能性。

中央该说清楚优化防疫具体怎么做?

本台曾报道,上周,河北省石家庄市响应中央的“优化防疫二十条”,率先放松管控,关闭全市免费核酸检测网点。但仅隔一周,全市再次回到了严格封控的状态。

王军涛认为,习近平“既要”控制疫情,“又要”稳住经济,“还要”保障安全,这三点相互矛盾。加上中央的“二十条”仅有目标而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势必会造成地方政府工作混乱。

他说:“习近平这三条相互矛盾使得地方政府无所适从。因为过去的中国比较好办,中央一道令,连具体怎么做都告诉你。现在地方政府防不住,但是也要做个姿态去防,就要矫枉过正、层层加码、形式主义,因为本来就是做给习近平看的。但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地方在层层加码时也在放水。”

“二十条”指出,既要防止“层层加码”,“一放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与此同时,还要坚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杨建利认为,地方官员不愿担责,为了保住乌纱帽,会保守地缓慢推进优化防疫政策。同时,缺乏中央具体政策指导,地方也无法把握尺度,从而导致一片混乱,石家庄是个典型的例子。

记者:经纬 责编:郑崇生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