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溯源: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谁在掩盖真相?

截至目前,新冠大流行导致全球超过2.4亿人感染、500万人死亡,但是病毒起源仍然扑朔迷离。世卫组织宣布成立新团队以重启调查,中国至今没有同意进行合作。武汉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此次溯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1月4日,澳大利亚调查记者莎莉・马克森(Sharri Markson)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和美国国务院负责调查Covid-19新冠起源的前首席调查员阿舍尔(David Asher)讨论了她写的新书《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What Really Happened In Wuhan)中的亮点,包括新冠病毒从实验室泄露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在疫情初期的重重疑点,以及美国情报界、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过程中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的等等。

“我们还没有看到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自然起源论,但是看到了大量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显示新冠病毒是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意外泄露的。我的调查就是从科学出发,看看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做什么、从事了哪些和新冠病毒相关的科学研究。” 马克森说。

新书《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封面截图(亚马逊官网)
新书《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封面截图(亚马逊官网)

实验室泄露和生化武器论,被攻击为阴谋论

2019年3月,马克森在疫情爆发初期就曾向澳大利亚的情报人员询问实验室泄露的可能性,对方表示这是可能的。她随即发布了有关五眼联盟正在严肃地调查武汉病毒研究所可能泄露病毒的独家报道,却遭到媒体同行的攻击和嘲笑。

“所有人都嘲笑我,认为这是阴谋论。在澳大利亚,针对我的攻击特别强烈,特别是ABC的一些公共广播从业者。这并不是一个大家喜欢的话题,特别是在主流媒体。但是我越深入调查,就发现(这个议题)有很多不同的层面。我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包括情报官员、科学家、调查人士、政治家、武汉的吹哨人、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几篇新闻报道很难让人理解中国的掩盖行为、在武汉进行的(病毒)研究的复杂性,我不得不写一本书。”

马克森举例说,疫情初期中国当局的应对措施有诸多疑点,比如2020年2月中国就已经研发了新冠疫苗;军方科学家周育森在申请疫苗专利后神秘死亡;2019年11月武汉就有学校因为出现新冠病例而停课。

她指出,不仅仅是实验室,外界对于讨论生化武器的可能性也存在偏见。中国2011年向联合国《生物武器公约》会议提交的文件就曾谈到制造人造病毒的研究对 “人类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并说 “生物技术实验室的意外错误会使人类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美国情报机构10月29日发表更新版解密报告指出,可能永远无法确定新冠病毒究竟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还是从实验室泄露的。但他们认为,这个病毒不是作为生物武器研发出来的,中国官员在爆发疫情之前对病毒没有事先的了解。

马克森在会上表示,在报道过程中,她发现一些情报人员拒绝考虑武汉实验室泄露论,“对于这种拒绝,我认为部分原因是情报圈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化。而且他们从一些存在(利益)冲突的科学家那里获得建议。2020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联邦调查局(FBI)等情报机关开会时,做报告的专家是达萨克(Peter Daszak),还有巴里克(Ralph Baric)。”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福奇(Anthony Fauci)在五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强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来没有资助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功能增益研究。

马克森强调,如果能够和福奇对话,她想质询的问题包括,他为什么在2017年取消了功能增益研究的禁令,有没有取得任何人的许可?疫情初期福奇担任白宫防疫顾问时,为何没有提及武汉的实验室的功能增益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究竟还有多少信息没有公布,还有多少和武毒所的合作项目?

实验室泄露和生化武器论被攻击为阴谋论(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实验室泄露和生化武器论被攻击为阴谋论(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世卫第二轮调查可信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10月13日提名26名专家组成“新型病原体起源科学咨询小组”(SAGO)并表示,该小组可能是确定病毒起源的最后机会。

马克森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失去所有的可信度,第二轮调查的成员很多和第一轮重合,还有人存在利益冲突,理应被排除在调查团队之外。

“我认为,对于新冠大流行,WHO几乎承担着和中共一样的责任。他们从一开始就传播假信息。为什么我们要信任WHO再做一次调查?他们当初反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的旅行禁令,说是不会人传人。”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胡佛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博明(Matthew Pottinger)曾在2021年全球安全论坛的座谈会上直言,实验室泄漏变得更有可能,“我看了两方的间接证据清单,我想说的是,意外泄漏的证据数量远远超过了自然起源。”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