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男子双打两岸大战 央视转播反复不定引热议

奥运男子羽毛球双打上演"两岸大战",台湾选手王齐麟和李洋击败中国的梁伟铿和王昶,拿下金牌成功卫冕。除了场上竞技外,场下两岸网友在社交媒体讨论得火热,而央视到底转播与否,前后反复,也引起热议。

台湾羽球男子双打“麟洋配”夺金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一片欢呼。

王齐麟和李洋在金牌战中,先以21:17拿下第一局,中国的梁伟铿和王昶21:18拿下第二局追平,决胜局第三局双方互有领先,最后“麟洋配”以21:19夺取金牌,在奥运卫冕成功,也是奥运赛史上羽球男双第一个卫冕的组合。

台湾在奥运是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颁奖典礼上奏起的是“中华奥会会歌”,和台湾的“国旗歌”是同样的曲调。虽然会歌另外填了词,但是在场的台湾观众同声唱起了熟悉的“国旗歌”歌词。

台湾国旗歌歌词:“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台湾球迷Ayu越洋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尽管在现场来自中国与台湾的观众大约是七比三左右,又因为很多台湾球迷是在“麟洋配”晋级四强后临时买票,座位大都散落并未集中,可是加油声不落人后。颁奖典礼时,台湾的“国旗歌”歌声响起,让在场的台湾观众非常感动。

“虽然不是唱我们国歌,但就是那个氛围很感动,所以每一个人都很大声的唱出来,因为只有夺得金牌的选手,才能唱自己的歌。所以我觉得所有人完全不顾一切,把心中情绪都释放出来,开始大声唱歌。”

羽球男双两岸大战 球评:央视转播“父子骑驴”

这场比赛从场内一路开打到场外,尤其是央视的转播与否,过程峰回路转,不亚于比赛过程。

台湾爱尔达体育台球评石明谨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上一届东京奥运,男子羽球双打金牌战同样也是海峡大战,中国的李俊慧、刘雨辰输给“麟洋配”,只拿到银牌,当时央视也卡掉颁奖典礼。这次巴黎奥运四强赛时,场内发生台湾球迷拿台湾加油标语,被保安人员拿走事件,也埋下争议。

台湾的麟洋配夺金,大会升起中华台北会旗。(Ayu提供)
台湾的麟洋配夺金,大会升起中华台北会旗。(Ayu提供)

“央视有一点‘父子骑驴’,因为它播也不是、不播也不是。因为如果播了,万一中国输了,然后又发生台湾球迷或者是跟中国球迷起冲突的画面,对他们来讲确实不是很好掌握,”他说。

石明谨指出,金牌战当天,央视一开始节目表先取消转播,宣布同时段要录播吊环项目,引起舆论炸锅,到了傍晚央视又公告恢复转播。然而,在第一局麟洋配领先时,央视并未直播,直到第二局中国后来居上复播,等到第三局麟洋配确定夺金,央视又迅速卡掉转播。

“中国号称是一个大国,其实心胸很狭隘,根本就容不下别人。所以,央视输了就停播,或者是赢了才转播,就显示小肚鸡肠,”时事评论人士陈破空对本台表示,中国声称奥运会不要扯上政治,他们自己就把奥运会扯上政治。这次中国奥运会代表团非常惨,行前就已经被交代只能接受央视采访,央视动员2000人转播采访本届奥运,央视转播也受到很大压力,这是中国政治加速倒退向左转的表现。

台湾民众Ayu携带中华民国国旗入场,幸运未被没收。(Ayu提供)
台湾民众Ayu携带中华民国国旗入场,幸运未被没收。(Ayu提供)

中国羽球男双失利 中国网民精神胜利喊“台湾是中国的”

这场海峡大战,尽管央视没有全程转播,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留言相当踊跃,还有人翻墙跨海到台湾媒体,形成另类“开战”,留言说:“中国加油、祖国统一”、“都是中国、谁赢都一样”。

尤其在中国队输了之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更是火爆,不少人留言说“台湾何时收复?”、“什么时候统一,下届奥运不想再看到TW队”、“未来是你们的,台湾是中国的。”还有网友留言“压力很大啊!输给其他国家还好,输给今天这个要被骂死。”

中国的梁伟铿和王昶输给台湾的麟洋配饮恨夺银,中国社交媒体炸锅。(截屏自微博/记者黄春梅提供)
中国的梁伟铿和王昶输给台湾的麟洋配饮恨夺银,中国社交媒体炸锅。(截屏自微博/记者黄春梅提供)

中国选手顶着输不得的压力

石明谨分析,羽球是中国的强项,这次梁伟铿和王昶世界排名第一是大会的头号种子。而台湾的麟洋配自从东京奥运夺金后,一路跌跌撞撞,两年来没有拿过一次大赛冠军,这次麟洋配以哀兵姿态一路过关斩将。

石明谨:“对台湾来讲,台湾不是个夺牌大国,我们拿个银牌也能接受。可是对于中国来讲,拿不到金牌、又输给台湾,选手心理压力确实是非常非常大。中国在羽球项目不是没有输过,可是如果奥运连续输台湾两次,都在冠军战,这个意义完全不一样,对他们来讲很没有面子。”

尽管中国选手有输不得的压力,但是颁奖典礼之后,金、银、铜牌三组选手一起合影,画面和乐融融。王昶在微博上发文说,这是他首次出征奥运、收获一枚银牌,即便结果和对自己的期望还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也将是他努力的动力。

另一边,梁伟铿也表示,这是他的第一次奥运之旅、和同伴一起站上了颁奖台,虽然没能拿冠军,但一路上累积的经验和经历还是很宝贵的,且希望他们的松弛感能激励更多青少年,在压力之下轻松应付。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