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换发记者证 首度要求签保密协议

中国政府本周二启动2014年度新版记者证的换发工作,首度要求记者换证需与雇主签订保密协议,引发舆论震动。有评论认为,记者仅仅是一种职业,没必要签保密协议,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决意收紧对媒体的钳制、强化对信息流通的严控,并呼吁记者抗争。

据官媒新华社报导,新版记者证从本周二开始发放,至10月30日结束,届时旧版记者证将全部作废,全国将有约25万记者领到新证,并首次宣布给新闻网站的记者配发记者证。由于这次换证首度要求新闻单位提供记者与媒体签署的“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支持该做法的网民“不是小安是晓安”评论称:“记者的素质也应该好好规范一下了 。”而网民“21世纪草根动态社”则问道:“记者不是往外捅消息的吗?怎成了保密的了?”

另一网民“张文祥RUC”称:“公民记者没有行政许可下的记者证,但有宪法言论自由丶知情权下的基本权利。微博客,我们每个人都是没证的‘公民记者’。”

对此,浙江媒体人昝爱宗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记者仅仅是一种职业,没必要签保密协议,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决意收紧对媒体的钳制。

“这是个倒退,为什么还要签协议?记者本身就是一个工作而已,如果是以记者身份外发东西那是他个人的自由,如果说违法了法律,你用法律来追究他就行了。没必要三令五申下文件来要求记者。本身中国记者言论就不自由,这样下去就更不自由了。出版总局就是故意让人签这个协议,你不签,不给你发证件,也没办法的,要么不当记者,要当记者就得听他的话。这是没有依据的,是控制记者的非法行为,应该有些记者出来表示抗议。”

据报道,有中国记者向香港《南华早报》表示,签署这类保密协议后,对异地监督报导的言论管控恐将更为严厉。也有分析认为,当局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日益频密的信息流通,进行报复性的严控。

去年10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规定全国新闻采编人员在2014年统一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前,必须先接受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通知下达后,遭业界人士痛批,认为此举是当局为加强新闻管制而采取的控制意识形态的新手段。

而近一个月来,中国政府更对媒体频频出招打压。

上月18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报,不准媒体跨行业丶跨领域采访报道,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引发舆论热议,认为此举等于是对新闻界禁言。

上月30日,中国政府发布《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要求新闻单位健全保密制度,禁止非法复制丶记录丶存储国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传递国家秘密,也不得通过网站丶博客丶微博丶微信丶论坛丶讲座等透露职务行为信息。这些管理方法被批是从源头上管控言论传播。

上周三,新华社的报道再引述新闻总局负责人强调,新闻从业人员不得担任境外媒体的“特约记者”丶“特约通讯员”丶“特约撰稿人”或专栏作者等。此规定遭外界抨击为紧缩新闻自由和言论尺度。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周三告诉本台:“自由记者甚至没有记者证,他们可以自由地披露一切,哪怕是涉及到所谓的‘国家机密’。就像《纽约时报》的记者披露尼克松越战的文件,《华盛顿邮报》报道水门事件等等,当时尼克松都是以国家机密为由,要求他们停止报道,但是《纽约时报》丶《华盛顿邮报》这些报纸都是不为所动,敢于冒犯强权最终实现新闻自由和社会公正。像高瑜披露的那些文件可能在西方国家就不算犯罪,本身就是社会上一直在流传的内容,但在中国就不一样。”

(特约记者:忻霖 责编:林迪/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