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中国小麦进入夏收时节,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却持续困在阴雨天,“全泡水了,割不了。”河南农民焦急看着小麦倒伏、发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河南的产量占了四分之一,今年遇上近10年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随着圣婴现象(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的脚步逼近,农户发愁深怕又要“看天吃饭”。
澳大利亚也悲观预见欠收年,从4月开始种植小麦,随即迎来有纪录以来第二干燥的5月,干旱的天气系统正在发展中,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表示,由于新一轮的圣婴现象回归,当地的小麦产量下一季将锐减34%。
坏消息接踵而至,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7日示警,温室气体排放加上圣婴现象,2023至2027年有98%机率至少有一年会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汪中和博士说明,在强圣婴年时期,地表年均温会显著上升,例如2015至2016年的圣婴现象达到高峰时,海水升温幅度超过2℃,使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2℃,由于暖化再加上强圣婴,2016年地球年均温比工业革命时期(1850至1900年)的基准值高了1.37℃,成为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年。
汪中和进一步说,2023年夏天圣婴现象又将登场,目前从观测资料来看,它的强度不会低,今年夏季会是暖化叠加圣婴的高温热浪天,出现一种跳跃式增温现象,很多气象单位预估,2023年的年均温异常值会落在1.29至1.41℃之间,2022年是史上第5热的年份,2023年的高温排名将会超过2022年,至少会在前4名,也有机会超越2016年。
暖化孵出巨婴?
这一回合的暖化效应让人绷紧神经,圣婴正在路上,多国科学家预测发展为“巨婴”的可能性不小。
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于恒带领的研究团队参与全球主要的圣婴系集预报系统,他表示,由于现在赤道太平洋下方的海水温度比平常还要高,而且历经过去3年的反圣婴现象(La Niña,又称拉尼娜),把暖水逐渐再往赤道太平洋这边累积,它已经储存了很多能量,目前有些动力模型预报是强圣婴年,但是从一些统计模型来看,包含台大研究团队的预报模型在内,当前的圣婴预测并没有这么强,因为圣婴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触发机制还牵涉大气风场、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温变化,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圣婴发展。
“海洋累积的能量就像是石油、燃料,而海洋和大气的交互作用就像打火机一样,一点火下去,就能激发出很强的圣婴现象。”曾于恒这么比喻,“所以最主要就是赤道太平洋的上方有没有很剧烈的海洋和大气的交互作用产生出来。”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1950年以来发生的圣婴现象,远比1850至1950年间发生的圣婴现象更强烈。汪中和认为,接下来出现强圣婴年的机会非常大,回顾历史,从1950年起圣婴现象一次比一次强烈,1982至1983年当时被称为超级圣婴年,没想到1997至1998年的圣婴强度更强,2015至2016年的超级圣婴又后来居上,圣婴现象一直不断增加强度。
气候变迁悄悄扮演了推波助澜的因子,汪中和指出,圣婴和反圣婴现象是地球调节温度的方式,把海洋的温度从东到西、从上到下,做了一次自然的混合搅拌,可说是地球能量平衡的主要推手,但是随着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的快速累积,地表累积的热能愈来愈多,其中海洋吸收了90%,造成圣婴和反圣婴现象日趋极端。
从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的骤增趋势可窥见端倪,汪中和分析,1850年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是284ppm,直到1950年也不过增加了28.8ppm,上升为312.8ppm,但是2023年已经攀升至420.7ppm,短短70年内增幅超过了100ppm,这么快速的增幅意味着生态环境产生了过去没有的变化,海洋尤其明显。
曾于恒指出,随着全球暖化加剧,海洋和大气的回馈更强烈,以2015至2016年的强圣婴现象来说,暖化的确加深了圣婴效应,在未来的暖化情境下,热带的水气变化和对流变化更强,强圣婴对气候的影响会更大,极端事件也更容易出现,旱灾、极热或是强降雨的状况更容易发生。
长江流域洪涝升温
过往圣婴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历历在目,1997至1998年的圣婴年,当时造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面积洪水,2016年汛期的区域性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今年专家也提醒长江流域严防洪涝灾害。
曾于恒表示,从过去的气候统计来看,由于圣婴现象影响大气环境,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增加,今年发生洪水风险可能提高,不过,这也并非绝对,因为圣婴现象发展之后,它还跟许多大气条件有关联性。
汪中和指出,当圣婴现象发生时,高纬度的喷射气流会蛇行,低纬度的海温在东西方向会有大幅度的改变,所以一方面会带来极端天气,更重要影响是在降雨方面,今年世界气象组织在圣婴预报时特别附上一张全球降雨量的极端变化,东太平洋因为高温,导致降雨特别强,美洲要提防豪大雨的侵袭,而西太平洋是下沉气流区,东南亚、澳大利亚通常会发生干旱,反过来说,在干旱的周边地区,水气会异常丰沛,中国华中地区也要提防豪大雨;另外,圣婴通常会增强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大西洋的飓风相对较不活跃。
谁打破了粮袋子
随着新一轮的圣婴现象报到,粮食危机不容小觑,过去,强圣婴年往往造成水稻、玉米、蔗糖等主要粮食价格飞涨,今年4月菲律宾农业副部长艾斯托培瑞斯(Rex Estoperez)说,圣婴现象将影响当地的水稻生产,因为许多农田在今年下半年出现预期的干旱之前就开始干涸了。
目前全球大米价格已攀上近10年的最高水平,因为去年下半年大米主要生产国中国有广大的农田遭到夏季暴雨和洪水侵袭,巴基斯坦也受到严重洪灾,导致全球大米短缺,而今年5月中国浙江、福建、江西等10省(区、市)有4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农作物持续受灾。
气候变迁和圣婴现象引起的异常气候,严重威胁各地粮仓。汪中和指出,今年4月西班牙热浪提前来袭,加上降雨量连续3年明显下降,夏季农作预估将短收60%,不但是西班牙,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南亚也都会受到影响,当前全球粮食不仅面临俄乌战争的冲击,还有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所以粮食未来的压力也会愈来愈大。
不只是农作物,渔业捕捞也受到影响,过往在圣婴年,美洲的鱿鱼、鲑鱼出现减产情形。曾于恒解释,在正常情况下,涌升流会把富含营养的海水从海洋深处带上来,圣婴阶段会抑制这一现象,导致海洋食物链出现变化,渔场位置跟着改变,甚至造成有毒藻类大量发生,此外,圣婴伴随的海洋热浪,也会加剧珊瑚白化的风险。
这孩子掀开压力锅
回望2015至2016年的强烈圣婴事件,汪中和以沉重的口吻说,澳大利亚大堡礁北部的珊瑚礁整整白化了一半;秘鲁经历了灾难性洪水;亚马逊雨林的干旱和火灾导致25亿棵树木死亡;印度尼西亚经历大面积的森林野火,每天向大气层释放的碳,比整个欧盟同期燃烧化石燃料的排放量还多;这些更是2016年1月南极罗斯冰棚大规模消融的幕后推手,当时融化的面积比美国德州还大。
公共卫生隐患不容掉以轻心,汪中和提醒,圣婴现象发生时,在又湿又暖的气候区容易让热带性的流行病毒大量繁衍和肆虐,像是登革热、汉他病毒、脑炎、霍乱、疟疾等,公共卫生压力跟着升温。
能源系统面临的压力也不小,汪中和说,每当高温热浪天,电力需求不断攀升,今年夏天会特别热而且持久,所以用电压力更大了,国际能源署(IEA)曾经发布一份报告,2018年全球的家庭空调数量是16亿台,因为气候暖化的影响,到了2050年将会增加到56亿台,估算单是空调的用电量,等于中国大陆一年的耗电量。
暖化叠加圣婴的双重威胁下,气候危机不但可能砸了饭碗,地球环境也处于高压状态,今年圣婴猛然掀开了“压力锅”,你可听到警报声?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