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马达加斯加坐落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在地球上生活6亿多年的海参也在这片瑰丽大海传宗接代,海味盛名却招来杀身之祸,今年初,5名中国人在岛屿北部的塞席尔海域非法作业被逮个正着,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海参是中国人眼中的珍馐美味,马达加斯加邻国的专属经济海域持续发生非法捕捞海参事件,据报导,这些涉案的船队背后金主来自中国,马达加斯加是中国和香港在西南印度洋的最大海参供应国,2018年至2022年从该国进口了268公吨海参、价值940万美元,随着资源大幅锐减,海参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盘中“参”暗藏血泪
环境正义基金会(EJF)东亚经理邱劭琪指出,为了满足华人的胃口,海参在西南印度洋沿海遭到严重滥捕,至今已经有几个当地的海参物种面临生存危机,而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贸易限制,一如鱼翅,海参走上和鲨鱼相似的命运。
谁知盘中“参”,只只皆血泪。邱劭琪提起马达加斯加的困境,“滥捕造成海参种群数量下降和生态破坏,同时也迫使当地渔民铤而走险捕捞海参,像是使用制造不良的气瓶潜入更深的海域,或是待得更久,对健康或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
中国人的胃口有多大?2018年至2022年,中国和香港平均每年约进口12,185公吨的海参,可说是全球最大的海参进口国和消费国,多种海参接连被吃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
台湾海洋大学及中山大学荣誉讲座教授邵广昭指出,目前有10几种海参被列为濒危物种,中国人要负很大的责任,据了解在亚洲可以吃到的海参种类高达60几种,高价的海参品种吃完就吃低价的,有些种类分布愈广、愈有名气,可能灭绝得更快;海参的利润丰厚也是滥捕的诱因,晒干的海参听说一公斤可以卖到几百美元,甚至上千元,在中国人的宴席上被追捧为名贵海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落后和低收入国家或是海参资源多的地区就拼命抓,像是东热带太平洋的厄瓜多尔、加拉巴戈群岛,地处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的“珊瑚大三角”, 例如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还有非洲地区、中西太平洋岛国等,海参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
海参不只是高级食材,近年也应用在药品和化妆品。邵广昭表示,海参的体躯70%是胶原蛋白,生物科技公司拿来作为护肤系列商品,在医学上,因为海参含有硫酸软骨素,研究发现对于治疗关节和抗肿瘤也有一些功效,这些商业用途也进一步推高需求量。
禁令挡不住盗捕走私
面对海参浩劫,印度、坦桑尼亚、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家陆续祭出禁捕令或设置捕捞配额,试图规范失控的海参渔业,不过成效似乎不彰。环境正义基金会在《不义的浪潮》调查报告中揭露,虽然马达加斯加当局颁布了暂时禁止海参捕捞和贸易规范,以保护受威胁的种群,当地消息人士指称,从事海参行业的外国人,尤其是亚洲参与者,在高官护航共谋下继续违法经营。
印度洋的另一端,2001年起,印度全面禁止海参贸易,2020年更在沙克沙群岛成立全球第一个海参保护区,却始终甩不开棘手的走私问题。2022年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印度分会公布《海水深处:印度非法海参贸易研究》,2010年至2021年间,至少有101.4公吨和6,976只海参流入印度黑市,海参物种及其栖地正面临巨大威胁。
这份报告发现,印度走私海参的出口热点为斯里兰卡、中国和东南亚。斯里兰卡成为首要的出口站,因为当地仍核发捕捞许可证并允许出口,走私团伙透过“洗白”手法,再合法出口至主要消费国。
这一类不可持续的地下贸易,加剧了海参的生存危机。邵广昭认为,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物种的保育评估,统计数字很重要,像是IUCN、CITES要评估哪个物种列入保育类,一定是因为牠原来的分布范围很广,现在变得很窄,原来的数量很庞大,现在变得很少,但是“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的IUU渔业活动存在很多黑数,没有被统计在里面,如果这些黑数没办法去禁止的话,资源量会快速下滑,到最后就是死路一条。
吃光海参吃出危机
当海参消失了,海洋生态也悄悄卷入风暴。邵广昭指出,海参通常生活在靠近珊瑚礁、海草床的沙泥地带,主要因为牠会过滤沙子再排出去,吃里面的有机物质,像是海里的“吸尘器”,牠同时会把一些营养物质分解,再转化为其他生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海参对于海底的营养循环很重要,基本上生态系是平衡的,如果有些功能不能发挥,对其他生物都会有影响。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海参有助于减缓海洋酸化,“因为牠在吃东西的时候会透过生物扰动,让周遭海水的pH值增加。”邵广昭说,“这样对于附近的珊瑚礁生物、有碳酸钙介壳的生物都会有帮助,譬如小从浮游生物,大到甲壳类、珊瑚藻或贝类,因为海水愈酸,它的壳就会变得脆弱,严重的话甚至会溶解。”
小小海参更是海洋环境的救星,今年2月刊登在《自然通讯》的一篇研究显示,当沙地上没有海参,珊瑚容易生病,由于亚洲对海参的巨大市场需求,间接冲击了珊瑚礁的整体健康。
邵广昭表示,这篇实验研究很有趣,海参因为摄食的关系,把沙子里面的一些有害微生物过滤掉或消化杀掉了,所以有利于珊瑚成长,海参可能还有其他生态功能,只是现阶段科学家还不是很了解,未来有待投入更多研究。
养殖大国踢到铁板
事实上,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海参养殖国,对野生海参的需求依然不减,养殖业是化解海参濒危命运的解方吗?邵广昭认为,如果海里的野生种群几乎被抓得差不多了,当然建议吃养殖的,等到野生族群恢复了再去利用,但是海参养殖供应的量还是有限,养殖很难取代野生,因为有环境容忍力的问题,养殖密度太高,容易生寄生虫,你必须去下药,甚至于造成海洋污染,所以很多国家发展浅海养殖太过头,现在都后悔了,因为不但破坏了海岸环境,还间接伤害到其他野生鱼类的栖息繁殖场所。
中国的海参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及福建,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2020年中国官媒曾踢爆,山东的海参养殖户使用大量农药、抗生素,养殖污水直接排入大海,从过度捕捞到养殖弊病丛生,这一部中国海鲜浓缩史不停更换物种主角,却有着相同的发展脉络和结局。
日本学者赤岭淳在《海参战争》书中强调,海参作为全球共有财,应对海参给予保护。邱劭琪提醒,海参保育可以从消费端着手,在其他野生动物贸易或是利用也普遍出现相似的状况,所以要减少消费需求,来降低伤害。
邵广昭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谈生态系的管理,以及生态系服务的功能和价值,海洋保育最好的方法是把整个栖地、所有物种都保护起来,而不是只有保护那些顶级的掠食者,或是明星动物、保育类动物,因为栖地环境破坏了,食物没有了,牠也活不下来,拿海参来说,如果发现一个海域海参非常多,甚至整个生态系还算是健康,可以划设海洋保护区,全世界正在推动2030年前全球海洋有30%划入保护区的范围,这是现在国际的共识和努力的目标。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