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第四十二讲 罗瑞卿事件(中)

一、罗瑞卿的女儿眼中的林彪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文革历史系列节目,讲述罗瑞卿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上一讲当中,我们谈到,在文革爆发前夕,结成了紧密政治同盟的毛泽东和林彪为了排除政治上的障碍,对处理中共中央军委具体工作的罗瑞卿发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攻击。曾经风光无限的罗瑞卿,就这样进入了政治生命的倒数计时。在今天这一讲中,我们就会详细谈一谈罗瑞卿的倒台过程。

根据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的回忆录透露,事实上,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罗瑞卿就遭遇了林彪和叶群夫妇的一系列刁难,“最难的就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向林彪汇报工作”。对于林彪的刁难,罗点点曾有这样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

“你若事前不打电话,车子开到门口,就说身体不好,不见。事前打电话,就说,不是说了吗?汇报用不着事前联系,要来就来。真的去了,又说,总是搞突然袭击,没有思想准备,搞得一个病人心惊肉跳满身大汗。那么下次就再打电话。又说打了电话头天就睡不着,一晚上都失眠。汇报时间短了,就说匆匆忙忙,敷衍了事。时间长了就说故意搞疲劳战,想把人累死。

“1965年八一建军节后,爸爸从北戴河给在大连的林彪打电话,要去汇报工作。林彪处回电话说:来吧。爸爸不敢怠慢,那天天气很不好,大连方面大雨滂沱,但爸爸坚持起飞,冒着倾盆大雨赶到了林彪的住处,连汽车几点几分开到大门口都是事先联系好的。那次林彪倒是见了爸爸,但事后硬说爸爸的汽车开到门口林彪才知道,是又一次突然袭击。总之,每次去汇报工作,林彪都未就工作的实质内容发表什么实质性的意见,就是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罗点点回忆录当中透露的上述细节,可以说是把林彪刻画得入木三分。事实上,善于刁难人的林彪和叶群夫妇也确实是相当神经质的人,其中林彪还有体弱多病的问题。

二、林彪匪夷所思的生活习性:来自他身边工作人员的证言

林彪的卫士长李文普曾经这样描述过林彪的身体状况:

“在林彪不断得势、地位上升的时候,叶群都说林彪的身体很健康。老秘书关光烈因为向肖向荣汇报林彪怕水、拉稀连山水画都不想看的事,就被认为泄密狠狠批了一顿。林彪的心脏、肝、肺等主要器官都没有毛病,只是容易出汗、拉肚子。夜间穿衬衣睡觉,早晨起床我给他穿衣服,他说又出汗了,我用手摸,果然衬衣汗湿了,出汗就容易感冒,我们和医生、专家商量。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及时增减衣服。夏天温度高些,冬天温度低些,他并没有规定一年到头室温非保持21度不可。他没有盖过棉被,只盖毛巾被。北京医院院长经研究告诉我们:盖一幅毛巾被可增加4度;穿一件华达呢中山服也可增加4度。我们大体上按这个要求掌握。”

林彪秘书李根清曾在中国刊物《炎黄春秋》2014年第八期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的文章,对林彪的生活细节进行了更多披露。其中有些细节在人看来,简直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令人啧啧称奇。文章中这样说道:

“林彪冬不穿棉,夏不穿单,除必须穿军衣的场合外,常年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而这套中山装是没有衬里的。在中山装里面穿的不论是毛衣、布衣,其衣领、袖口和衣袋都是被拆掉的。一年365天,林彪就是穿着中山装加一层又一层的布片,上天安门是这样,会见外宾也是这样,而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十几年了,衬衣的袖口、肩背更是被王淑媛(按:王淑媛是林彪家的勤务人员)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林彪在毛家湾(按:毛家湾即林彪的住处)睡沙发床,到外地也睡棕床。一年四季从不盖棉被,几层毛巾被,一两层布单子,就是一床铺盖,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脏了洗,洗了再盖,缝缝补补,越旧越恋。

图片1文字说明:林彪旧居毛家湾。(网络截图)
图片1文字说明:林彪旧居毛家湾。(网络截图)

“战场上的林彪精于谋略,生活中的林彪也是计出必奇。他自创了一套‘着衣法’、‘盖被法’,严格依‘法’办事。林彪认为,厚薄不同、质地不同、新旧不同的衣被,各有不同的保暖性能。因此,他凭自己的经验,对穿的每一件衣服,盖的每一条毛巾都判定一个“保暖度数”,逐一缝上标签。例如,他说:‘布衣为2度,毛衣相当3层布衣,薄呢相当2层布衣,厚呢相当2层薄呢。’穿衣时,以室内温度30℃为基点,当室内温度为30℃或高于30℃时,都只穿他平时穿的那件灰色中山装或布军衣。当室内温度低于30℃时,低多少度,就增加多少度的衣服。比如当天室内温度为22℃,那么就再穿8℃的衣服。

“什么温度条件,怎么穿,怎么盖,林彪自己都提前计算好了。他让我把他亲自制定的‘着衣法’、‘盖被法’制成表格,挂在床头的屏风上,内勤伺候他穿衣、盖被时,只要查看好当天室内温度,然后照表格要求去办就行了。林彪的卧室、客厅、走廊、卫生间都摆有温度计,常年温度大体控制在22℃左右,所以,林彪穿衣盖被一年四季变化不大。”

光是以上这种复杂的穿衣法,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林彪强迫症般的生活习惯了。至于林彪的饮食习惯,那更是有些匪夷所思。李根清的文章里这样说道:

“人们通常都会这样想,像林彪这样的大人物,肯定是天天山珍海味,顿顿美味佳肴,享尽人间口福的。我第一次给林彪送饭就是这样想的。但是出乎意料,厨师卜金华交给我的却是一个盛着白开水煮卷心菜的小保温桶,一个一两多的热馒头,一盘二两牛肉做的清蒸肉饼,这三样东西和一双用热毛巾紧紧包裹着的竹筷,被一起装进一个食盒里。我问卜师傅:‘还有吗?’他回答:‘没了。首长就吃这些。’我以为下一顿可能吃好的,可是下一顿还是这三样。我以为明天会吃好的,到了明天仍然是这三样。一年到头,天天老三样。1965年春天在苏州住时,一位姓吴的厨师负责给林彪做饭。一天,吴师傅哀求似地对我说:‘小李,我是国家特一级厨师,什么样的面点,什么样的饭菜都会做。你给首长说说,就让我给他做点好吃的吧,我保证让他满意。’当我把吴师傅的心情说给林彪时,他嘴角含笑,轻轻摆手说:‘谢谢他。我吃的很好了。每餐一份蔬菜,一个馒头,一钱盐,一钱油,二两肉饼,不加作料,雷打不动。’

“‘老三样’也有变样的时候。随着季节转换,卷心菜会换成应季蔬菜,煮菜的白开水会换成小米稀饭,稀得米粒碰不到米粒,喝开水变成喝菜粥。馒头可能换成玉米粉,牛肉可能换成猪肉、鱼肉,如此而已。变与不变,变成什么,全是林彪自己发令。一段时间吃延安产的小米,吃些天后他会说吃延安小米‘出汗’,便下令吃井冈山小米。过一段时间有可能把井冈山小米换成麦片,或者再吃延安小米。一年到头,换来换去,也逃不出他认可的几样东西。

至于林彪进食这些食物的方法,也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李根清的文章里说道:

“林彪吃的贫乏无味,连家常饭菜都不如。但林彪用餐时那副贪婪的样子却是天下无二。他用的“碗”就是那只装了半桶白开水和青菜的小保温桶。只见他打开桶盖,首先把馒头掰成几块投进桶里,再倒入肉饼,然后用筷子快速搅拌桶里的食物,打得桶壁“啪,啪”作响,直到食物被全部搅碎,便端起保温桶‘哧溜,哧溜’地吃起来。吃得那香甜,吃得那贪婪,像是几天没有吃过饭的饿汉。我常想,桶里食物的温度肯定还是烫嘴的,但林彪就喜欢吃烫嘴的饭菜,一旦端起饭桶,便片刻不停,直到全部消灭干净。林彪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重复地吃着一样东西——菜糊糊。”

从以上种种描述来看,林彪可以说和毛泽东一样,也是一个生活习性异于常人的人士。不过,林彪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欲望要比毛泽东低得多。

三、病态的人们领导下的文革

学者宋永毅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政治心理和文化基因的新阐释》。这本书采用了西方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对文革期间的中共领导人进行了研究。在这本书的前言当中,宋永毅写道,这本书“对文革领军人物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江青等人的心理分析又绝不只限于他们的私人情欲,而是大大地扩展到其他的一切非理性的精神活动,如病态人格、妄想猜疑、潜意识情结等等”,并指出他的研究“一直专注于看来偶然的因素如何导致他们本来就错误的政治活动进一步失控,从而大大加重了文革的灾难程度。”宋永毅也在前言中特别提到,尽管中共领导人的个人资料档案目前仍被作为机密封锁着,因此文革史研究目前无法照搬那些理论和方法,不能像西方史学界利用美国总统的病历记载来探讨他们所患重病对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影响那样,对文革中的中共领导人研究,但他也表示:

“在文革史上,也有一些非常明显类似的个人病理和病历对政治活动发生影响的案例。比如,在所谓的 “无产阶级司令部”中,就至少有林彪、江青和康生三人在文革前就被医生正式或比较正式地诊断为各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尽管研究者们至今无法接触他们的详细病历,但从现有的材料里便不难证明他们的心理疾病对他们的文革活动和他们处理政治危机时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影响。

宋永毅为此这样反问道:“如果大众知道当年在领导和指挥文革进程的无产阶级司令部里,至少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是精神病患者,可能也会对那个年代的 “疯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却恍然顿悟的长叹吧?”

在刚才所讲的这些内容中,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林彪的卫士长和秘书对林彪生活习性的描写,正是想在介绍罗瑞卿事件此后的进展之前,展示出林彪的实际生活与精神状态,让大家能够通过林彪认识到文革前夜的中共领导人究竟处在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中。只有了解到这些背景信息,我们才能对罗瑞卿事件在这之后为何会显得荒诞而吊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内容中,我也会用几次专门的讲解,来讲述毛泽东、周恩来、江青等文革当中重要人物的精神状态。

感谢大家,这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撰稿、主持、制作: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