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第五十六讲 红卫兵的出现

一、红卫兵运动的正式开始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文革历史系列节目。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讲述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建立情形了。

如之前所讲的那样,在文革前夜的清华附中,正弥漫着干部子弟和平民子弟尖锐对立的政治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要有一个导火索,已经变成火药桶的清华附中就会被全面引爆,引发一场政治大爆炸。

在文革前夕的1966年5月1日到3日,11名清华附中的学生借着学校四天假期的机会,展开了一场郊游。根据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建立者之一骆小海的会议,这次郊游的情形是:

“我们预科651班的11位男女同学借着学校放4天假的机会,带著指南针、手表、晶体收音机、照相机、被子、锅和挂面到北京西郊戒台寺和潭柘寺一带野营。大家增进了友谊,交换了关于教育界文化革命的看法。也是巧合,就在野营过程中,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周恩来总理在欢迎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讲话中,提到了文化革命要深入到教育界,好像一颗信号弹。回去以后,这批人成了预651观点的主要力量。他们除了卜骆邝三人,其余都不是干部家庭出身。俗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之行,的确是红卫兵的源始。”(见骆小海:《一篇重要的史料》)

尽管根据骆小海的说法,这批学生当中干部子弟只有三个人。但是从他们出去郊游时带着的装备来看,他们的生活条件在当时是极其优渥的。曾在那个年代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文革通史《天地翻覆》的作者杨继绳曾对此进行点评,表示:“当时,我们清华的大学生,很多人连台式电子管收音机都没有见过,很多人从来没有打过电话。而这些中学生却把当时极为珍贵的晶体管收音机带到郊外。可见他们生活条件之优越。”

事实上,骆小海自己也在回忆文章中表示:“清华附中不同政见的学生,主体是干部子女。虽然预651班起事者大部分是非干部子女,所提出的纲领也未涉及阶级路线,但预651观点的领头人却是该班少数干部子女。不久,这个不同政见的运动就被清华附中原来已经存在的干部子女圈子所吸纳,也不免要讲阶级路线。”(骆小海:《一篇重要的史料》)因此,可以说虽然参加这次郊游的学生大部分不是干部子弟,但拥有他们那种观点的领头的人则的确是干部子弟。

在这之后的5月28号,清华附中的一批拥有“不同政见”学生,在学校的宿舍楼酝酿着一个统一署名,采纳了一个叫“红卫兵”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也就是5月29日的夜晚,清华附中的十几个学生又来到北京圆明园遗址,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们认为学校的党支部正在执行一条资产阶级教育路线,表示“当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为了迎接阶级斗争暴风雨的来临,为了更加有力地与校方进行斗争,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组织,并一致同意将组织命名为红卫兵。”这些学生多是干部子弟,而“红卫兵”这个词则来自与会学生张承志曾经用过的笔名,意思是“毛泽东的红色卫兵”。

二、清华附中红卫兵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信

在5月31日,这个新成立的、名叫“红卫兵”的组织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信里面这样说道:

“我们是清华附中的学生。我校党支部共有党员24人,预备党员5人。其中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出身,工农出身的占的比例很小。这个党支部长期以来,没有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拒绝把毛主席的书当作一切工作的最高指示,很少阶级斗争观点,基本上没有执行无产阶级的办学方针,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没有贯彻党的阶级路线。”

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文革时期,人们的许多话实际上在字面的意义之下,还有一层以他们的切身利益为导向的含义。这段话里面尽管看上去是在说,当时清华附中党支部里面大多数人是知识分子出身,工农出身的比例很小,但实际上,当时清华附中的学生主要是在分成干部子弟和平民子弟这两个互相对立的派系。在这里,以干部子弟为主的红卫兵们使用了毛式的阶级斗争话语体系,认为学校的党支部工农不够、知识分子太多。在那个年代,所谓“革命干部”和“工人”及“贫下中农”都属于政治“出身好”的“红五类”。而知识分子尽管没有像所谓“地富反坏右”那样被当作一个政治迫害标签进行不漏一人的政治镇压,但毛时代各种各样的运动也都没有放过知识分子。在毛时代,知识分子自然也被看作一种态度可疑的人,并不能被完全信任。而在清华附中文革前夜学生的派系中,知识分子子弟又有许多人持有平民子弟那一派的观点。因此,可以说这段话虽然看上去是表示党支部里面知识分子太多、工农太少,实际上却是干部子弟这一派在试图打击平民子弟那一派所使用的政治策略。

差不多同一时间,清华附中学生也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了另一封信。这封信里是这样说的:

“我们是清华附中高二的同学,是革命的后代。我们在清华附中生活了几年,觉得我校实行了一整套、系统的资产阶级教育方针、路线。如:关于突出政治问题,关于教学改奠问题(主要是预科问题),关于贯彻阶级路线、重在表现问题,等等。过去,我们有的同学也给学校的一些问题提过意见,但:学校丝毫没有接受。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风浪里,我们提高了阶级觉悟,对学校这些问题看得更加清楚了。我们彻底地看清了在我校几年来一直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黑线。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向党中央,向您——最敬爱的毛主席揭发和汇报清华附中所贩卖的这些修正主义私货。”

从这封信的书写着自称“我们是清华附中高二的同学,是革命的后代”来看,他们应当也是干部子弟。信里面所指出的一些所谓校方的问题,比如“贯彻阶级路线”、“重在表现问题”,事实上可以说也都是干部子弟们十分不满的。如上一讲所讲到的,当时有不少平民子弟依靠所谓“重在表现”政策获得了利益。比如在让学生加入共青团的问题上,老师们就会注重发展“出身不够好”但是“表现好”的学生们。总的来说,这封信的作者代表的是干部子弟的利益,并且给校方扣上了大帽子,认为校方对平民子弟的照顾是持续了几年的所谓“一条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黑线”。为此,他们要向毛泽东写信“揭发和汇报清华附中所贩卖的这些修正主义私货”。

这封信还这样说道:“有党中央、有毛主席给我们撑腰,有广大的工农兵给我们做坚强的后盾,我们什么都不怕,即使在清华附中暂时的‘孤立’我们也不动摇,坚决斗争到底。我们是在为毛泽东思想而战,为共产主义而战,这是光荣的的孤立!……因情况紧急,希中央急速派工作组来。”

三、超过百人联署的大字报

到了6月2日,一张内容更为劲爆的大字报在学校里被贴了出来。它的标题叫做《誓死保卫无产阶级专政,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内容则可以说是相当地疯狂,堆砌着各种政治口号,显露出了一种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的味道。这篇大字报的全文是这样说的:

“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吹响了冲锋号,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的后代,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毛泽东思想。对一切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怀着刻骨的仇恨。在大革命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一脚踢开一切反毛泽东思想的所谓‘权威’,凡是毛主席指示的,我们就坚决照办,坚决执行,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凡是违背毛泽东思想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打着什么旗号,不管他有多么高的地位,统统都要砸得稀烂!

“文化大革命,是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决战。我们一定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大搞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不准资产阶级在任何领域中负隅顽抗!

“资产阶级的老爷们,我们既然挑起了这一场斗争,那么好吧!我们来者不拒,坚持奉陪到底,不拔掉黑旗,不打垮黑帮,不砸烂黑店,不取缔黑市,决不收兵!

“同志们,革命战友们:

“誓死跟着党中央,誓死跟着毛主席,誓死保卫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万岁!

“红卫兵

“1966年6月2日”

以上就是这篇大字报的全部内容。可以看到,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疯狂的文革式语言,比如表示对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表示对所谓反对毛泽东思想的言行“怀着刻骨的仇恨”。大字报也用不容争辩的口吻说,要树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对于毛泽东的指示更是要“坚决照办,坚决执行”。这份大字报有超过一百人进行了署名,而从这份署名“红卫兵”的大字报的撰写者自称“我们,无产阶级革命的后代”来看,这当然也是一份代表干部子弟立场的大字报。根据这份大字报中的说法,所谓“违背毛泽东思想”的人,下场将会是被统统“砸得稀烂”。

(以上引用的信件和大字报内容,来自卜伟华:《清华附中红卫兵成立始末》)

到了这个时候,清华附中的红卫兵运动已经发动了起来。短短几天内,红卫兵运动就从十几个人的密谋,发展到了上百人联署的大字报。从这些红卫兵的政治诉求来看,他们代表的是学校中干部子弟们的立场,在现实利益中想要维护的是他们通过父母获得的特权,清华附中校方则成为了他们的攻击目标。而就在这份大字报被贴出的1966年6月2日这一天,一个更为爆炸性的消息出现,更加加速了局势的演化。在这天,中国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北京大学的一份大字报,并用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对这份大字报所表达的极端态度表示了支持。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的话,这实际上证明,官方正在亲自下场炒热气氛“带节奏”。这样,我们就需要将镜头转到北京大学,来叙述接下来的历史了。

感谢大家。这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撰稿、主持、制作: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