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由去年8.1%急速放緩至2.8%

0:00 / 0:00

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近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預料由去年的8.1%急速放緩至2.8%,原因是中國「爛尾樓」困局和「清零」政策等擾亂經濟,並指中國拖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報告又稱,東亞發展中的新經濟體今年的增長速度將超過中國,為1990年以來的首次。

世界銀行周二(27日)發表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長料從去年的8.1%放緩至2.8%,遠低今年6月份時預期的4.3%。

主要受「爛尾樓」困局和「清零」政策等擾亂經濟

世銀指出,中國在防疫方面取得的成功「是以巨大的經濟成本作為代價」,國內生產、銷售及出口都出現阻滯,又強調房地產問題嚴重打擊中國經濟。當中指,中國開發商疲於奔命於應對沉重的債務負擔,加上「爛尾樓」導致消費者對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中國樓市的銷量、價格和建築活動都正走下坡。

今次報告涵蓋包括中國、東南亞經濟體(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以及薩摩亞和湯加等太平洋島嶼,共23個國家,但不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等亞洲發達經濟體。

雖然在全球需求放緩、債務和通脹上升等不利因素下,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整體經濟增長都同樣放緩,料從去年的7.2%大幅放緩至3.2%;但若不考慮中國,該地區經濟料將增長5.3%,遠高於2021年的2.6%。

各大行均對中國經濟增長「唱淡」

這也意味著,相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世銀對中國經濟增長更為「唱淡」。亞行和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均降至3.3%。

另外,高盛、野村(Nomura)和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在內的金融機構,最近亦紛下調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理由是全球前景趨於暗淡,而且中國「動態清零」政策有可能維持到明年。

摩根士丹利亦指,中國經濟復甦力疲弱,包括中國出口及房地產市場,意味經濟增長引擎只剩下內需,但要釋放內需潛力,意味中國需要在未來數月大幅改變「清零」政策,趕及明年春季重新開關。

東亞 22 個發展中的經濟體 增長速度將超過中國

世銀看淡中國同時則看好東亞國家發展。世銀稱,受惠於解除防疫限制和旅遊業復甦,今年東亞22個發展中的經濟體的增長速度,超過去年的增幅2倍以上,將超過中國,為1990年以來的首次。預計越南經濟增長領先,達7.2%,菲律賓將增長6.5%,馬來西亞將增長6.4%,印尼將增長5.1%。柬埔寨、菲律賓和泰國今年的經濟表現預計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Aaditya Mattoo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在這個區域內看到了角色的轉換,原本一直名列前茅的中國,現在增長速度跑輸其他經濟體。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