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仿大陸借馬會設「公益慈善研究院」 分析:慈善團體歸黨管

0:00 / 0:00

香港上星期的暴雨造成山泥傾瀉,多區水浸問題仍未解決。港特首李家超周一(11日)出席「2023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言時,除了感謝各界義工踴躍幫忙,更藉此稱「香港有潛力成為國際慈善中心」。香港賽馬會隨即宣布,擲不少於50億港元建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稱研究院可成為日後慈善團體的培訓及交流平台。有時事評論員分析,內地的「公益慈善研究院」旨在將慈善團體納入黨管,馬會此舉正在仿效內地,以「公益慈善研究院」收集情報,將香港大小慈善事務全歸黨管理。

借水災之名推「公益慈善研究院」

香港仍未解除水浸危機,特首李家超周末連忙到石澳等地「救災」,表現動員公務員與社區關愛隊的能力。他周一又馬不停蹄出席「2023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言時特別提到,水災義工及社區團體積極救災,認為「香港有潛力成為國際慈善中心」。

李家超說:不少的地區的道路受阻,有水浸和山泥傾瀉的情況,我很感動有義工、社區領袖、公務員、關愛隊以及不同的非牟利機構,迅速應對,向受影響人士伸出援手,協助清理街道。

在論壇上,馬會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並承諾撥款不少於50億元作為初始基金。馬會指出,「公益慈善研究院」將成為業界領袖、公益慈善家,用作交流、學習公益慈善領域經驗的平台,合作團體包括大學、基金會、非牟利機構及智庫等;合作方式包括聯名出版、案例研究、聯合策動和共同捐助項目等。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論壇上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香港賽馬會網頁)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論壇上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香港賽馬會網頁)

內地「公益慈善研究院」多由學院統辦

據親中媒體報道,「公益慈善研究院」的工作,是統合各大慈善團體的平台。據《大公報》 報道,特別提到「公益慈善研究院」的功能是「提升(特别是本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公益慈善發展的專業水平。」

「公益慈善研究院」在內地院校非常普遍,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校內均設有。以清華大學為例,「公益慈善研究院」表面是隸屬於大學,其實「研究院」是由政府的民政部一起設立。「研究院」簡介中,自述是「一個體現國家戰略、致力於公益慈善研究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國家級智庫」,其管理的理事會,是由民政部與大學各一人擔任,慈善團體的印刷事務、培訓人才以至研究工作,均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統辦。香港賽馬會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其簡介與內地學府內地學府相關「研究院」的功能相近。

分析:全面控制慈善團體 打擊港反習勢力

時事評論員桑普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特首李家超在水災的敏感時刻,擬借馬會硬推出仿照內地的「公益慈善研究院」,他相信港府想加快整治不可控的慈善團體,盡快搜集情報,統一管理;將小如社區組織,大如國際性的、區域性的慈善團體,全收歸共產黨管理。

桑普說:中國的慈善研究院,他們做的其中一項工作是把所有慈善機構等級劃定和評核的。一個研究院是要求各個做慈善的團體,也要做登記。找不同慈善團體的人士互相交流,而交流永遠都是黨團建設在前面。

桑普又分析指,香港剛好有一個大型的慈善團體賽馬會作包裝,不用像中國將「研究院」藏於學府,此舉既可控制海外慈善團體,亦可藉慈善之名斬斷反習派的財路。

桑普說:有很多中國大陸的紅二代、富二代,通過香港的慈善團體吸金、花錢。它要這個完全被整治,防範政變,防範任何反對習近平的勢力,防範習近平控制不了的一些錢袋子。

剛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的首項活動—「公益慈善基金匯」會議,將於周三(13日)在中環前中央警署(大館)舉行,馬會指將有超過50個基金會參與。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