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清零】港府再「急轉彎」宣布暫緩全民強檢 林鄭指仍施壓強檢的人要反思

0:00 / 0:00

港府由拒絕全民強檢到上月預告將在3月推行有關措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一(21日)卻再次「急轉」,宣布全民強檢將暫緩,並宣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下月起解除禁飛令。林鄭月娥囑仍然施壓政府做全民強檢的人士要自我反思。由「清一色愛國人士」組成的立法會上,有議員質疑,港府由始至終根本無打算做全民檢測。另外,香港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也惹來大陸網民批評。

林鄭月娥周一(21日)出席記招時公布社交距離措施中期檢討報告。她指出,雖然本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高峰已過,但疫情仍然嚴峻,因此大部分在2月22日公布的社交距離措施,會持續至原訂的4月20日。之後分三階段逐步放寬,首階段重開部分處所,包括美容院及健身中心,食肆可恢復晚市堂食等。她更突然公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

林鄭月娥在上周已表示,感受到社會及市民的耐性已逐漸下降,部分金融機構亦對「香港被隔離」失去耐性。

突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

在全民強檢問題上,林鄭月娥起初多次公開拒絕,但到上月,她轉變立場,預告計劃在3月內推行,當時全城一度陷入恐慌,有市民憂慮當局突然「封城」強檢,不少人搶購物資以致超市等「被清空」。過去多月,港府在馬鞍山重設「火眼實驗室」應付龐大檢測量,又四出尋找及興建隔離設施等,看似為全民檢測做準備。

然而在3月9日,港府態度似乎又有轉變,林鄭指「全民強檢非優先工作」,而當時南下的中國國家衛健委抗疫專家梁萬年,也建議香港應集中醫療資源優先減少感染、重症及死亡。

對於這次再聲明「暫緩」全民強制檢測,林鄭月娥解釋說內地和本港專家都認為全民強檢應在疫情爆發初期,為了遏止擴散或在尾期為了「清零」而進行。當局經過緊密評估、「沙盤推演」,發現有關工作並不簡單,又指內地專家認為香港社區組織能力較弱,要做到全民覆蓋,恐怕是很大挑戰。但她強調不是說完全不做,但一定要精細評估,效益要遠遠大於代價,用最少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林鄭月娥說:個案數字仍屬高位,專家意見認為不適宜將有限資源投放在全民核酸檢測。特別是內地專家,他們來考察完後,認為香港特區社區組織能力較弱,這亦是我們與內地的分別,內地有很多小區管理、街道管理,可以做到不漏一戶這徹底性,但香港在這方面較弱。

她續指,當局評估後,預計全民檢測總受檢人數為720萬,全港設500個檢測站,每天運作14小時,需要8萬名工作人員,形容計劃很龐大 。有記者問到政府估計進行一次全民強檢要花費多少公帑,林鄭月娥則拒絕透露,只說抗疫很多時候也不會先計金錢。

林鄭:仍然施壓叫我們做全民強檢的人士要反思

自去年10月,由「清一色愛國者治港」組成的立法會中,絕大部分議員以及黨媒等都力推全民強檢,但林鄭月娥今(21日)直言,「好多今天早上仍然施壓叫我們做全民強檢的人士,都要反思」。

民建聯同日下午回應時說尊重港府的決定;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則表示失望,質疑由始至終港府根本無打算做全民檢測。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則批港府「單方面宣布放棄了『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更說「不禁令人聯想起2019年,特首先說『暫緩』進行《逃犯(修訂)條例》的工作,然後『擱置』,接著『胎死腹中』。」

林鄭強調「暫緩」不等於與病毒共存

過去港府論調都是緊跟中央,實行「動態清零」。但新做法顯示港府似乎在抗疫問題上與大陸實行「一國兩制」。在林鄭月娥被問到現在是否向「與病毒共存」方向發展,她指「暫緩」不等於與病毒共存,只是按疫情作出的階段性評估,她強調任何抗疫政策會在效益大過代價時才會推行。

下月起解除禁飛令 抵港者隔離日數可減至 7

林鄭月娥亦宣布下月起解除對英、美、法、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民航客機的禁飛令。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在起飛前48小時核酸檢測呈陰性,並已預訂7天隔離酒店者均可登機來港。抵港檢疫亦放寬,只要在機場通過核酸檢測,其後在隔離酒店每天做快速抗原測試,到第5天檢測呈陰性,之後兩日快測持續陰性,即最快7日就可以離開隔離酒店,不再是14天隔離。

林鄭月娥說:航班熔斷機制已經不合時宜了,因為他們的疫情不比香港差,帶來極大困擾,這個困擾、焦慮我們完全明白。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尤其周邊歐美地方都循放寬方向去做。

不過,香港因應疫情推出的新安排也引致大陸不少人都不滿。微博不少大陸網民批評林鄭月娥「躺平」,要求撤回「援港醫護」,更「警告」香港不要連累深圳。

港連續 3 日新增個案低於兩萬宗

香港周一(21日)新增14,068宗確診個案,較高峰期的單日逾5萬宗有所回落,亦是連續3日新增個案低於兩萬宗。醫管局呈報,再多223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在公立醫院死亡。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增加至5,906人。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