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台灣海峽是否「國際海域」的問題爭持不下。台灣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前司長分析,「國際水域」固然不是國際海洋法上的名詞,但美國這種說法也沒有違法,中美雙方在法律上沒有絕對正誤,只是立場之爭。亦有學者表示,中國的說法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表面上是國際法的討論,事實上是外交上的政治操作,美中背後都有各自的政治盤算。
最近,中國宣稱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但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對此,美國則反駁,指台海是一條國際水道,根據國際公約,具有包括航行和飛越的自由。對此中方則表示反對,強調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單從台海是否「國際水域」,中美雙方已有不同見解,到底在法理上,哪種詮釋才是正確?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周四(23日)舉行「台灣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及政軍風險」線上座談會,就這個議題作出探討及分析。
申佩璜:法律上沒有對錯 只是立場之爭
與會的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前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申佩璜認為,中美雙方對台海是否「國際水域」這個名詞有明顯爭辯,但彼此都沒有絕對的錯誤。台灣海峽算是比較寬的海峽,所以有領海、專屬經濟海域,因此,其航行制度便適用於類似公海的航行與飛行自由。
但到底有沒有「國際水域」這個說法?他認為這是通俗說法,「國際水域」雖然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名詞,但通常是指領海以外的公海,因此美國的說法也沒有違法。在《海洋法公約》第58條有規定,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可以實施公海相同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對美方而言,還包括進行所有軍事活動的自由。中國堅持通過是可以,但不同意完全的軍事活動自由。他續指,現在名義上是對名詞之爭,其實就是立場之爭,相關國家要不要支持,就看各自的立場。
申佩璜說:「國際水域」固然不是國際海洋法上的一個名稱,但他(美國)這種說法也沒有違法。就是用比較普通的文字來表述,美國海軍和各國商船在鄰接(區)可以自由飛越及航行的海域。所以就這個名詞之爭而言,我們可以說美國與中國在法律方面,都沒有絕對的錯誤。
台灣前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淡志隆也表示,是次爭論的本質是「航行自由可以自由到甚麼程度」。他認為往後要觀察的是,中國是否將針對非必要且有特殊目的的航行,訂定法律予以限制,甚至片面宣告台灣的領海基線。
他又提到,美國國務院在周一(20日)把「國際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改稱「國際水道」(International Waterway),但「國際水域」是國防部的定義,而非國務院,所以未來會否影響海軍行動有待觀察。另外也要觀察中共機艦可能增加進入台灣空海域的頻率,以回應「台海國際化」。
淡志隆說:未來中共會不會針對非必要而且有特殊政治目的所謂航行自由,他會制定一個法律,他認定你是有政治目的並不是一個無害通過,那我也用政治手段來回應。然後在法律上做出限制以後,讓未來共軍的飛機和軍艦也會對你做出相應的回應,對於他國內法來說有依據。未來中國會否走上這個方向,制定相關法律對美國所宣稱的公海自由來做出限制,可以繼續做觀察。
翁履中:中美競爭關係愈加白熱化 兩者背後各有政治盤算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政治學系副教授翁履中則表示,中國的說法其實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表面上是國際法的討論,事實上是外交上的政治操作,美中背後都有各自的政治盤算。例如美國將後續調整印太戰略部署,協助盟友強化軍事力量,成為「刺蝟」且機動化,讓盟友有自己的攻擊能力。
翁履中說:尤其是在烏俄衝突之後,美國持續抗中,而且主打的是中國可能會效法俄羅斯,要把台灣的國際問題變成國內問題。所以我們在宣告台海非國際海域的這個話題上,美方的論述就會非常強調,中國現在把台灣(海)的問題內海化,因為中國想要有這個動作。那中方呢?他們會覺得現在(美國的)「一中政策」愈來愈虛,相對來說美國現在透過印太戰略,透過跟台灣的緊密連結,透過台海的問題,去把他(台灣)國際化。這所謂「台灣海峽」是否國際海域,最近愈加強調,主要原因是中美競爭關係愈加白熱化。
他續指,在國際法及外交上面,看似愈強硬的言辭交鋒,其實也反映美中想「繼續在這舞台上演出競爭的戲碼」,目的是換取經貿談判籌碼,而非想要變成軍事衝突。他認為,台灣不是沒有機會,但要聰明應對整個國際變局,發展自身條件。在北京方面,特別是2027至2035年,習近平第一及第二任期之間會否出現國內變數,台灣也要考慮。而在美國方面,他則表示,美國不論提出怎麼樣的外交政策,台灣也要保持謹慎。
翁履中說:我覺得在時間點上,大家可以關注的是,美國從現在尤其是拜登政府目前的狀況來說,民主黨恐怕很難在2024年能夠持續執政。如果2024年換黨執政,接下來恐怕又有一段動搖期。所以簡單來說美國在2028到2030年之前,恐怕內部的政治都還有很多問題。這也是為何我剛剛強調,美國不論提出怎麼樣的外交政策,講的再好聽,恐怕我們也要稍為的保守一點。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懷疑美國支持台灣,而是我們在考慮美國自己本身的條件時,台灣要更為謹慎。
中美台三方對台海是否國際水域的解讀
中國外交部6月中聲稱,「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並強調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暗指美國意在為其操縱涉台問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
對此,美國主張台海是一條「國際水道」(International waterway)或「國際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亦即台海是公海自由的區域,根據國際公約之保障,具有包括航行和飛越的自由,因此美國「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包括通過台海」。
至於台灣,則與美方立場一致。陸委會表示,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中國企圖將「台灣内國化、海峽內海化」,完全違反國際法及台海事實現狀。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