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連4天慶祝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基70周年,是英國史上首位君主迎來白金禧年,舉國歡騰,不少移英港人也以各種方式慶祝。香港人為何對英女王有特殊情意結?背後隱含甚麼情緒?本台駐倫敦記者呂熙採訪了兩位不同年紀的移英港人,聽聽他們的心聲。
在民眾一片歡呼聲中,96歲高齡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上白金漢宮的陽台,戰機從上空飛越,噴出象徵皇家空軍的三色彩煙,向女王致意。
中年港人慶女王白金禧 百感交集
去年移居英國的香港學者黃偉國,在白金漢宮外圍和英國民眾一同慶祝。作為年過半百、成長於香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人,這一天能親身在英國慶祝女王登基70周年白金禧,他百感交集。
![uk-queen3.jpg](https://www.rfa.org/resizer/v2/FKNJNCYQIUYTKJ6KWMYTIU5S5I.jpg?auth=f092a5840aa0f6b9fbba5448616f3c49eb174fd9d8789d0249975e1c80dc6aac&width=800&height=450)
黃偉國說:英女王在位這麼多年,見證著香港的興衰。她見證著英國在香港殖民地歷史最後30多年的變化,再經歷香港由1997年到2019年的變化。1997年大家對中國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的恐懼和希望,到今天2022年,這麼多香港人移民來英國或其他國家。特別對經歷過這些歷史的人來說,心情是很複雜的。
「事頭婆」 VS 「阿爺」
對於港英治下成長的一代香港人而言,英女王的形象,存在於回歸前電視台每日訊號結束前播放的《天佑女王》樂聲中,存在於硬幣和郵票上的頭像上,也存在於以英女王伊利沙伯命名的學校和醫院等設施中。
而無數港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的,是英女王在1975年和1986年的兩次訪港,在街頭和小販對話、參觀當年新建的公共屋邨愛民邨。
![uk-queen6.jpg](https://www.rfa.org/resizer/v2/2UX7QNL5HBBTI5O4PW4RJ3ZHDY.jpg?auth=57894bcfe39a219160f734178d661f62025a80173befa6b387afb23dc4bd6194&width=800&height=533)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近日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照片,重回這些英女王當年訪港舊地,對比今昔景況,並以「事頭婆」聲呼英女王,勾起不少港人的回憶。
![uk-queen5.jpg](https://www.rfa.org/resizer/v2/APP5C6XAREMAWCYO653QCBVZRY.jpg?auth=0741bca203b0466ec2508922f2558f86737f7956cf47c3247ce6e106dde012d2&width=800&height=533)
黃偉國形容,當年英女王輕居簡從的親民作風,和其後中國領導人訪港時到處嚴密布防,只拜訪被精心挑選家庭的做法,形成強烈對比。這也是為何香港人會親切地叫英女王一聲「事頭婆」,卻敬而遠之地以「阿爺」稱呼中國領導人。
擁戴英女王 源於對香港現狀的不滿
他更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騙民心者毀天下,賤民心者喪天下 」,形容中英兩國管治香港的分別。他認為,不少港人也在慶祝英女王登基白金禧的同時,抒發對香港現況的不滿。
黃偉國說:當然很多人會批評80年代前的殖民地政府,很多民生和房屋等社會政策是落後的。但這樣的落後比起香港現在的《國安法》和警暴,落差實在太大了。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代表的殖民地時代,和現在習近平治下特區政府的管治質素對比,其實很多香港人都可能藉英女王70周年登基,把這種感情抒發出來。
移英港青:現在的香港才是「被佔領」
不少在英港人也舉辦各式各樣活動,和當地人一同慶祝女王登基白金禧。港人李志烺(Calvin )就參加了由英國華人團體舉辦的慶祝活動,與眾同樂。
李志烺說:一群香港人在一個地方集合,吃一些香港特色食物,看一些和香港有關的展品,但同時以女王白金禧為主題,感覺幾有趣。
李志烺說,香港主權移交時,他才5、6歲,而主權移交初期,特區政府並未刻意抹去所有殖民地痕跡,因此他的成長仍有英殖年代的回憶。
他一直都有收藏殖民地時期的舊物,例如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基25周年的紀念郵票、殖民地時期英軍在香港的歷史照片等。從2014年的「香港開埠紀念日」起,他就一直在香港舉辦「香港節」活動,今年初更移師到英國倫敦舉行。
![uk-queen9.png](https://www.rfa.org/resizer/v2/HXEAPZF2326I7R3MWXKCTLZINY.png?auth=d678d3d4a262ff494c0e6e3c9c2fc0e9de9a2999e988de5b339251439f40177d&width=800&height=558)
不過他表示,自己其實對英國王室並非有深厚感情,而是當他知道自己是混血兒的身份後,就一直思考自己從哪裡來,哪裡才是他的祖國?最終他確認,唯有香港才是他的根,當中殖民地歷史是香港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較之下,他形容特區政府治下的香港,才是一個「被佔領」的香港。
李志烺說:我對於英治香港的感覺就是,那是我的根源,我的家鄉,甚至誇張地說,那就好像是我的國家一樣。但在特區時代,就好像我的國家被佔領一樣,就像二戰時日本佔領香港一樣。但我們不會說日治時期的香港是一個真正的香港,那只是一個被佔領的香港。
「人心未回歸」? 只是現況太不堪
過往北京官員一直有一種論調,認為香港「人心未回歸」。李志烺認為,香港人一直知道香港和中國有何不同,而這種情感在2019年香港抗爭運動後被激化,更多香港人擁抱「香港人」的身份,亦更眷戀港英治下的香港。
李志烺說:2019年後,這麼多香港人願意去看香港歷史,願意去參與一些講香港歷史的活動,某程度上的原因就是覺得這25年以來,中國在香港的管治太過份、太離譜,完全不尊重本地的習慣,也不尊重他們當初在《中英聯合聲明》下的承諾,這個就是反應。所以某程度上是的,所有關於英國和香港以前的事物,香港人都會比2019年以前有更大的好感,這個是事實。
對於無數成長於港英年代的香港人而言,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象徵著香港曾經的美好歲月。然而當下的香港已變得面目全非,數以10萬計港人帶著悲憤離鄉背井,尋找新的樂土。
記者:呂熙/倫敦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