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中国能躲得过全球大通胀潮吗?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今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供应链中断情况持续,再加上俄乌战事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受此影响,各大经济体均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4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3%,PPI上涨11%。欧洲CPI同比上涨8.1%,继续创历史新高。高通膨严重冲击欧美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国际高通膨相比,中国的CPI指数在4月达到2.1%,看来相对温和。那么,未来通膨问题会威胁中国经济发展吗?在全球大通胀环境下,输入性通胀会对中国的物价会产生何种影响?美元走强的驱使下,人民币如果大幅贬值,对于通胀会产生何种作用?为了稳经济,中国央行正开始采取宽松政策,但在全球通膨环境下,又有多少操作空间?本期节目将对以上话题进行讨论。

在世界各地通胀飙升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则将通胀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中国四月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1%,预期值是2%,而3月份涨幅是1.5%。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8%,预期是7.8%,3月的数据是8.3%。一般而言,CPI反映当前通胀情况,带有滞后效应,而PPI则预示未来通胀的发展。

油管频道“路财主”主讲人表示,中国的CPI和PPI数据2012年以前一直保持一致,到了2012年以后,两者的相关性便不复存在,PPI曾大幅走高或滑落,但CPI一致保持稳定偏低的水平。他说,这是因为中国CPI商品组成和权重设计。

世界银行的报告表示,2021年,109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有7成出现了5%以上幅度的通胀,是2020年底的两倍。最新数据显示,由美、加、以及欧洲各国共37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四月CPI飙升到9.2%的高位。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虽然中国的通胀数据显示小幅度上升,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今年的通胀率,可能不会超过中国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

报道说,当前中国害怕的恐怕不是通胀,而是通缩的问题。因为中国目前的消费极为疲软,而推高美国通胀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消费。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受需求引发的通胀影响较小,因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通常不是需求而是投资。

自从新冠肺炎爆发后,美国提供大量刺激措施,而中国在这方面远远落后,导致家庭可供支出的多余现金较少,此外,中国政府还在这段期间,对房地产和高科技行业发动监管整顿,导致经济开始收缩,今年由于新冠变异毒株的出现,导致中国对一些大城市进行封控,整体经济几个月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中国五月份的CPI数据还没有出炉,但财新估计,五月份CPI可能呈进一步上涨的势头。理由是,尽管疫情压制了服务价格,但在油价持续上涨、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拉动下,五月CPI可能出现同比或继续抬头。财新对于国内外12家机构的调查显示,5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2%,较4月上升0.1个百分点,3家机构认为会回落,而9家机构认为会继续抬升。

油管频道“路财主”主讲人认为,国内物价未来将不可避免地走高。

在节目下半段,美国华盛顿地区零极限基金管理人严英哲和我就中国经济究竟应该担心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里是财经时时听,您正在收听的是全球通胀潮是否会席卷中国的相关讨论,请继续收听。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