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中共加强民营经济统战 民企人士纳入“自己人”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从九月21号起一周重点财经新闻包括:特朗普批准TikTok交易,中国政府态度不明;中国消费复苏不一,内循环还需加把劲;中国领导人在公布美国公司黑名单问题上存在分歧;刷脸支付在中国流行不起来;中共中央日前印发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意见。

欢迎您锁定财经时时听!

特朗普批准TikTok交易 中国政府态度不明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同意TikTok与甲骨文公司和沃尔玛合作,组建名为TikTok全球的新实体,为TikTok目前在美国和中国以外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避免了TikTok在美国遭到禁止。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协议条款表明,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将保留新公司约80%的股权,甲骨文和沃尔玛持有其余股权。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字节跳动大约40%的股权由美国投资者持有,再考虑到甲骨文和沃尔玛的持股,新公司可以说是美国人持有多数股权。

甲骨文和沃尔玛上周六发表的有关该交易的联合声明未提及TikTok核心算法的转让,这一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推荐引擎被广泛视为TikTok成功的秘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燕生表示,北京方面主要担忧的是TikTok算法的出售及美国获取这项技术,他说,中国关心的将是这家公司是否还是中国公司。

中国政府尚未就该交易的最新版本以及特朗普的批准发表评论。

特朗普宣布同意TikTok交易后,几家中国官方报纸纷纷发表批评。

英文的《中国日报》周三在一篇社论中写道,中国没有理由批准这笔肮脏和不公平且基于欺凌和敲诈的交易。社论认为,这样做将开创一个糟糕的先例。该篇社论还称,如果美国如愿以偿,会继续对其他外国公司如法炮制。

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称,中国企业要生存发展,掌握如何被抢劫的艺术,将是防身必备之术。

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不同情TikTok的处境,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对脸书,推特等多家美国科技公司进行封杀,目前TikTok在全球扩张过程中受挫,是自食其果的表现。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李-马奇亚马(Hosuk Lee-Makiyama)表示,中国政府对国内互联网设置防火墙,并通过内容审查和投资限制将外国企业拒之门外,这些做法导致中国企业面临这些地缘政治担忧。

他说,中国现在终于意识到,自己造成的巴尔干化局面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的标志(Public Domain)
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的标志(Public Domain)

中国消费复苏不一,内循环还需加把劲

虽然中国远远领先于多数其他国家,从第一季度创纪录的萎缩中实现复苏,但经济中的复苏情况参差不齐。消费持续疲弱,可能使习近平推动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转向内循环为主经济模式的努力变得更为复杂。

据路透社报道,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5%。但1-8月消费品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8.6%。

工厂从封锁期停摆中反弹的速度相对较快,但中国消费者信心仅缓步回升。

虽然像是普拉达(Prada)等奢侈品支出很快就摆脱了疫情冲击,但日常必需品和服务的消费复苏得较为缓慢,一大主因是低收入家庭格外谨慎。在封锁期间,大量低收入群体失去了工作,只能缩衣节食,靠积蓄度过难关。

报道称,服装和鞋子的销售额在前八个月下降了15%,而燃料和其他石油产品销售下降了17.3%。食品和饮料销售收入同期下降超过26%。

分析师将密切关注中国10-1长假期的数据和公司业绩,以评估消费者信心改善情况。

研究公司佳富龙洲(Gavekal Dragonomic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疫情封锁期间消费被迫减少,高收入家庭的储蓄可能增加,现在或许准备大举消费了。但是,低收入家庭的财务正常化之路会比较漫长。

京东的数据显示,6月份低端城市和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要弱于大城市和高收入人群。原因可能是低收入者主要受雇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企业。

随着外国订单减少,在中国庞大的出口导向型行业,许多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转向了国内市场。

阿里巴巴在3月推出了一款帮助制造供应商直接向国内消费者卖货的应用程序,目前已有120万家公司注册,其中近一半企业以前以出口为主。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出口转内销,带来了一些挑战,因为国内消费者的偏好可能与国外不同。许多资金不足、无法掌握时势进行转型的小企业,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中国领导人在公布美国公司黑名单问题上存在分歧

2020年7月31日,一名北京的男子戴着口罩坐在一个华为手机店门口。(美联社)
2020年7月31日,一名北京的男子戴着口罩坐在一个华为手机店门口。(美联社)

上周中国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为了反制美国对华为等几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根据这些规定,若被列入清单,企业和个人将被禁止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进出口活动。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将任何一家公司列入这份清单。

根据道琼斯新闻,中国商务部日前表示,不可靠实体清单不针对特定国家或特定企业,并表示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立场不会改变。中国可能利用这份黑名单来惩罚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公司。

去年在美国正式宣布限制华为的供货后,中国首次宣布建立一份美国实体黑名单的计划,由于当时中美两国的贸易代表正进行谈判,中国政府未具体点出会被列入这份名单的任何公司或个人的名字。相关谈判最终催生了今年1月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字节跳动、腾讯等一些中国知名企业的攻击力度,建立这份清单的紧迫性已经上升。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最近几周,由负责外商投资和贸易的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率领的一个跨部门小组加快了“不可靠实体”名单的敲定工作。

中国商务部上周六给出了预示清单制定工作即将完成的更多细节,还是没有点出任何名字。中国官员们目前正在讨论何时或者是否发布这份名单,一些人认为不应该在美国大选前发布。

包括对美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刘鹤在内的一些高级官员现在担心,公布这一名单可能会激起美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并认为应该等到美国大选后再做决定。最近有消息称,特朗普可能会制裁更多的中国企业,包括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中国移动,导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

刷脸支付在中国流行不起来

2017年,马云控制的蚂蚁金服野心勃勃地在零售商处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不用手机,只需对着摄像头微笑就能完成支付。竞争对手微信支付也一直在同一领域扩展。但三年过后,这项服务仍然没有办法流行起来。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注册过程繁琐,并担心自己的头像和信息会被如何使用,导致中国消费者无法改变支付习惯。

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副研究主管Yanxia Lu称,作为一种支付工具,二维码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足够方便了。此外,新冠大流行迫使许多商店关闭,并导致更多的人戴口罩,这也阻碍了刷脸支付的广泛应用。

去年10月一项对中国境内6,000多人进行的调查发现,近80%的受访者担心因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据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的数据,还有57%的受访者担心被追踪。约41%的受访者愿意刷脸付款,另有39%的人表示不愿意。

目前据一些商家的反应,顾客中进行刷脸支付的仍占少数,因为他们需要调整姿势,让机器正确扫描,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使用二维码的效率高得多。唯一好处是忘了带手机时,刷脸支付才派得上用场。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由饶怡明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您主持。接下来,我们将焦点转向中国中央日前印发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意见。请继续收听。

听众朋友,节目下半段参加讨论的是旅居纽约的经济学家秦鹏,今天我和他就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国企民企改革两大方向的内容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u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疫情期间多保重身体,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