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伊宁汉人街。“汉人街无汉人”是伊宁几大怪之一。因为那里是当地民族做生意的地方,汉人并不多。沿着汉人街往东走,便是当地民族聚居区。各方面设施都比伊宁市区差很多。
伊宁铁路此时尚未开通,而喀什十年前就通了火车。伊宁并没有因此受到更多保护,甚至喀什还保留着一个老城,伊宁却连老房子都看不到了,两个城市隔着几百公里宽的天山,城市形态却完全一样。说明通不通火车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不同,殖民形态及世俗化进程一样不可避免。
在拜图拉清真寺对面吃薄皮包子。新出锅的包子撒上黑胡椒面,咬一口满嘴羊肉鲜汁,美味极了。我吃完了又加,连加了两次。两个州审计局的汉族职员也在吃包子。闲聊中说通往伊宁的铁路正在修建中。不过他们不认为通铁路对当地全是好事。伊宁的煤价涨了快一倍,内地煤价高,本地煤卖到内地更值钱,于是煤都被运走,就是因为交通方便了,当地煤价就涨起来。等火车通了,更多的煤运走,本地煤价会更高。
到伊犁河边。对岸能看到天山。这个季节的水大河宽。过去没桥时,旅行者要用怎样方式、费多少力气才能过河?现在有了桥,只需徒步十分钟。河边有几座维族餐厅,可以吃饭看河景,时间还早,尚未营业,工作人员睡在拼起来的椅子上。
离开伊宁去精河县。全程不到三百公里,要走将近六小时。客车开得很慢,司机说因为警察罚款太凶。果子沟口有个客车管理点,所有客车都得在那停车办手续。停车时不少旅客要上厕所,于是唯一的厕所成为中心点。围绕厕所形成了一个经济群,各种小商店、小饭馆众星捧月地挤在厕所两边。厕所的建筑最高,写着“公共厕所”四个大红字。厕所里面设施简陋,如厕者每人五角钱。假设每辆客车二十人上厕所,收入十元,一天五十辆客车,一个月的收入就是一万五千元。管厕所的是个汉人,已经有了掌权者一般的态度和口气,不耐烦地对待进出旅客,兼卖手纸、卫生巾还有矿泉水。这个肥差看来没背景的人搞不到,而且还是垄断的,周围没有第二个厕所。从这个厕所,简直看得到中国的缩影。
果子沟被认为是新疆西部最美的山谷。伊宁到乌鲁木齐的公路正好从山谷穿过。据说这条路是成吉思汗的二太子察合台汗时修通的。我一九九三年走过一次,感觉如入仙境。这次感觉差了很多。原本记忆中到处都是水,现在山沟成了干枯的。修路导致两侧山体剥离,显得残破。人也比过去稠密很多。不少地方变成卖票旅游点。连一道小瀑布也被栅栏围上,花三元钱才能靠近。
一路地名叫二台、三台、四台、五台,是按古代驻军烽火台形成的地名。赛里木湖被称作“三台海子”(当然只是汉人这样叫)。当年我曾开车环绕赛里木湖,夜宿湖边。那时湖边放牧着成群骆驼。现在绕湖路已被大门拦上收钱。只有靠公路的湖岸无法封闭,又脏又乱,毫无吸引人之处。
邻座是个四川人。十几年前就来伊宁施工,全家户口也办来了。他说只要在伊宁买房就可以进全家户口,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在兵团包地种也可以转户口。看得出从内地移民新疆受到政府的鼓励。
说到施工,那四川人看不起当地民族,说他们只能盖个人住的小房子,大楼根本盖不成,只能让内地人设计施工。我相信当地民族的施工水平目前比不过汉人,但提高水平在于有实践机会,如果因为汉人的水平领先一步,就只用汉人施工队,当地民族的水平永远也不会提高。要消除差距,就不能单纯用市场规则衡量取舍。如果当地民族自己可以做主,会宁愿用自己民族的低水平,也不用外来的高水平。真下了那样的决心,不需要多久,当地民族自己就可以盖起大楼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