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速公路没趣味,收费多,我们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就没走高速路,先走老路到巴伦台,然后翻天山。巴伦台是个小镇,居然能看到卖南方香蕉的小贩,价格比北京还便宜。市场的力量真是渗透到每个角落。
天山南麓是大晴天,阳光灿烂。爬到山口,高度四千二百八十米。一过山口就是浓重大雾,能见度很低,路有冰雪,车外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过往车辆都开着大灯,缓慢行驶。
发动机有异响,检查是水箱移位,水箱上的风扇罩卡住了发动机风扇,把风扇罩割掉了一块临时解决问题。好在已经翻过天山,一路下坡,大部分时间可以空档滑行。大雾中出现旅游点的哈萨克人蒙古包,有人招手示意住宿吃饭。因为担心车还会出问题,尽量赶路,靠近城镇才安全。等下到山底时天已彻底黑。开始出现村镇。即使车抛锚也无大碍了,便停车睡觉。
夜里狂风大作,好像还下了雨。早上已经是好大的太阳。一个上身穿西服、头戴迷彩帽的放羊人在车窗外端详。他老家在河南。父亲当年被国民党抓兵来了这里,后来就留下当农民。他的村都是汉人,没有维族。问他觉得什么时候最好,说是毛主席那时最好,干部是为群众,现在的干部是为自己,把集体的搂进自己的腰包。
汽车尚能正常行驶。看到写着“亚洲地理中心”的标志在路上,拐进去看了一下。那里早年曾被测绘部门立过一个木牌,标为亚洲中心。后来被一个民营公司承包,开发成旅游点。买票进去要走很长一段才有一个金属架构,标定是亚洲中心点。处处都显示经营者捉襟见肘。雕像是用水泥做的,外表掉漆,斑斑驳驳。好多雕像空缺,只有底座。介绍亚洲各国的图文也不全。所有材料都是简陋廉价,透出当代的急功近利。至今虽已开业不少年,亭子里的水泥地还没抹平。
当地老乡说这个观光点建成后一直不挣钱,多数人慕名来了,在大门外拍个纪念照就走,只有少数人愿意花钱买门票。挣不到钱,公司给当地百姓的承诺就无法兑现。当年给百姓盖的搬迁房质量不好,漏雨。前两天房上掉下的瓦砸破了一个老太太的头,百姓正在向公司要说法。
和一个放羊的妇女聊天。她是从甘肃来的回族。刚来时这里条件不好,没有电,吃的是下雨积水,水里泡着羊粪蛋。那时把户口迁来很容易。现在通了电,水也引来了。村里有四十多户人家,其中回民十几户。没有维族。
建旅游点是政府出面,拆掉了原本分散的村民住房,让村民搬进统一盖的房子。村民不喜欢集中住在一起,巷子窄小,赶牛羊不方便。但是谁不搬,政府的人就把谁铐到树上,直到同意才放人。我问是乡政府来人干这事吗?妇女回答乡政府不敢,是市上来人干的。说话时,我们就站在那妇女当年的房子所在位置。妇女拿放羊鞭从树上打下一些杏给我吃。说杏树是她十八年前种的。这块地面上当年只有三家人。她带着怀念神情说,那时多敞亮,出门就看见草原和山。
妇女有五十多只羊,她说现在价格跌得厉害,只有价钱好时一半,是赔账的,但是还得养,否则吃啥呢?这里的年轻人也出去打工,她儿子就在乌鲁木齐的火车站卸货。她说城里太苦了,房费、水费、电费什么都要钱,连上个公共厕所都得要钱,是不是?一百块钱花出去,见不到啥。现在东西都值钱,钱却不值钱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